浅谈企业质量发展史,对标新时代质量要求 -

作者:中建钢构华东大区质量管理部 景瑞晶    
时间:2018-03-16 13:58:14 [收藏]
学习十九大的热潮仍在持续,报告在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明确提及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关键词:企业质量
        学习“十九大”的热潮仍在持续,报告在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明确提及“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对质量的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质量概念已经从狭隘的产品质量扩展到以产品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的大质量阶段。
        有人把质量管理解读为九个阶段,暂且以此作为我们企业质量管理发展史的缩影:
        “喊口号”阶段,缺乏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缺乏经常性的质量活动;没有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第一”只是一个口号。
        “听反馈”阶段,对于质量的要求仅限于返修率;质量管理的职能主要是搜集客户反馈和处理客户抱怨。
        “靠检查”阶段,配备了必要的检查人员,主要通过检查保证产品质量;针对客户的抱怨制定有限的预防措施;对生产单位进行返修率的考核。
       “抓基础”阶段,开始重视并开展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质量教育、质量分析、计量管理和标准化等;开始分析质量不稳定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
        “管现场”阶段,组织开展现场的质量改进活动,重视人、机、料、法、环、测各要素的管理;积极推进现场作业标准化管理。
        “盯关键”阶段,通过对质量信息统计和工艺过程分析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和过程;通过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对关键工序和过程的控制;多方面分析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
       “重预防”阶段,管理层认识到“设计”对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注重在开发设计阶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设计质量;大量应用质量设计的方法,大量应用预防性质量措施。 
        “按标准”阶段,与质量相关的所有部门都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目标;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均能自觉遵守相关程序和文件的规定。
        “求完美”阶段,高层管理者极其重视质量;质量改进活动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并愿为之努力;用以提升质量的科学技术和分析方法最大程度地得以实施。
        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因为经营环境不同,市场需求多变,一定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接受问题存在的必然性,思考、并尝试去解决它,是管理者首先应该具备的态度。在质量系统的这些年,一批又一批的质量人,通过反复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持续进行质量管理的培训,不断尝试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质量管理中,使得质量意识深入人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得到各界认可。
        现阶段的质量管理,已经走过了“喊口号”“听反馈”“靠检查”“抓基础”的探索期,正处于“管现场”“盯关键”的实施期,“重预防”“按标准”的攻坚期,以及“求完美”的策划期。我们坚持秉承质量管理先驱戴明先生的理念,通过信息化手段,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建立质量管理机制,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实现质量的提升、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我们坚信大多数的质量问题是管理者的责任,不是工人的责任,因为整个生产和管理程序是由管理者制定的。我们致力于消除根植于员工内心“质量依赖于检验”的思想,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所有的质量管制办法,都无助于质量的真正提高,从一开始就要将质量渗透或融入到产品之中,从而消除检验的必要性。
        也曾抱怨公司不重视质量体系,质量管理工作很难推行;同时也一直在反思,我们的程序和标准真的适用于现场吗?真的能真正意义上提升质量吗?真的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吗?是不是更多地在满足客户的需求?看似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不是简单复制别人的而不加过滤?质量从一线中来,同时也必须回到一线中去,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质量管理的王道。“以用户满意为宗旨,也作为质量管理的起点”,以此,和所有的质量工作者共勉。(中建钢构华东大区质量管理部  景瑞晶)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