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为百姓筑巢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11-05-18 15:14:21 [收藏]
推进节能降耗与低碳环保建筑,我国钢结构产业迎来了战略性发展契机!”2010年12月7日,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配套体系的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
    关键词:杭萧钢 结构 百姓
        “推进节能降耗与低碳环保建筑,我国钢结构产业迎来了战略性发展契机!”2010年12月7日,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配套体系的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杭萧钢构[9.682.11%股吧]挂牌。

        一个有力的瞬间,让产业从此不再雾里看花。

        一个有力的瞬间,把企业过去和未来一并举起。

        一个有力的瞬间,给我们打开追溯的大门,追寻杭萧钢构,追寻董事长单银木拓荒的足迹。

        8合1,与钢结缘

        上世纪80年代初,同龄人还徜徉在校园,成长在父母呵护下,家境贫寒的单银木早就把自己丢进社会,自食其力了。

        从学徒工做起,养成了“每天多学一点、每天多干一点”的习惯,不到20岁他就被委以重任管理整个工地。23岁,他已带领一支队伍闯荡上海市场。1993年,在家乡萧山,他的名下已拥有杭萧金属构件厂、打火机厂、锅炉辅机厂等应市而生的8家工厂。

        机会是一种视野。

        1994年的一次日本之行改变了他。

        在日本建筑工地,单银木着实惊呆了:不用一砖一瓦,没有飞扬的尘土,听不到搅拌机的轰鸣声,只有熟悉的电焊弧光在不停地闪烁。原来可以像搭积木似的建房子!原来发达国家的摩天大楼是用钢结构建的!

        钢结构,这个陌生而新奇的概念一下子闯入他的脑海,再也挥之不去。

        千山飞越,万里孤鸿。

        当他兴奋地告诉大家在国外的见闻,决定转产时,迎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掰着指头数数,全国就那么几座轻钢厂房,还是外国人干的,'陪绑’也没咱的份!”“放着眼前稳定的钱不赚,去搞那些摸不着门儿的东西,谁敢保证不打水漂?”

        说服不了大家,那就只好分道扬镳。单银木以高价收回合伙公司股份,紧接着以最快的速度把不相干的设备卖掉。眼看着好端端的设备被当成废铜烂铁处理掉,那些不理解的员工急了,偷偷地跑到银行告他资不抵债......

        目标越清楚,解决冲突和权衡利弊得失越容易。

        在众人的不解中,他轻快地挣脱了出来。1994年12月20日,萧山轻型钢房制造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更名为杭州杭萧钢结构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一条与钢结缘的不归路。

        原来的合作伙伴的确没猜错,在巴特勒、ABC等国际巨头羽翼所及的重点工程,中国钢结构企业真没有“陪绑”的份儿。

        只有自我激励才能真正被激发起来。

        1997年10月,一个“陪绑”的机会终于来了——安徽省“951”重点工程奇瑞汽车发动机厂房国际招标,经过精心准备,单银木带领团队来到现场。第一轮议标结束,美国公司轻松胜出。随后传言美方已中标,合同已经敲定,只等翌日签字。其他公司打道回府,杭萧团队一致选择“多留一天”。

        不言而喻,就是一份力量。

        那是一个不眠之夜。当太阳升起,一份全新的设计方案摆到评委面前,通过改进受力模式,不仅节约35%钢材,而且更加安全,这样,同样材料、同等工期,杭萧钢构投标价能比美国公司整整低出约20%!

        杭萧钢构出人意料地胜出了!凭借设计和价格优势,他们一举打破了国际巨头垄断的格局,开创了中国钢结构厂房用钢量标准。奇瑞“951”工程,当年亚洲最大的单体工业厂房,成了中国新型钢结构行业的一张世界级名片。

        脚力在行走中增强,能力在挑战中迸发。

        随后,在大连精工船舶工程、北京西普工程等一系列大型国际招标,杭萧钢构一路虎口夺食。钢结构厂房开始普遍推广,国内钢结构企业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几年后,轻钢厂房领域前三甲无一例外是中国企业。

        从轻钢结构做起,到带领中国钢结构突出重围,杭萧钢构用了不到三年时间。

        天道酬勤,竞者无疆。

        此时,一个更大的梦想在单银木心中升腾——设计、制作、安装中国人自己的高层钢结构大厦!

        技术是关键,一大批专家汇聚在杭萧钢构旗下,全力投入研发。

        没有土地,单银木把目光锁定在一个因缺乏资金而搁置,只打好地基的土建楼,杭萧钢构斥资2000万收购了这家房地产公司。

        没有国家标准可采纳,没有技术软件可应用,成批的数据全靠人工来计算,杭萧人所挑战的岂止是自己!

        不用一砖一瓦,像搭积木似的神速,这楼可盖得变了味。大厦建到十多层时,看到那些“苗条”的钢柱,不禁让人更加担心:这么高的楼,柱截面怎么也得1.1米,他们倒好,中间钢柱不过50厘米,外围只有60厘米,不出问题才怪呢!举报电话打到杭州市建委,接下来就是停工一个多月专题论证。

        2001年夏,西湖以优雅而平静的姿态等待着消息。

        “首创比纯钢结构更抗压、更耐热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抗燃;首次采用电渣高频焊接技术;首次为整个建筑做超声波探伤。杭萧钢构构件优势很强!”

        “与同等面积的钢混、砖混建筑相比,实际使用面积要多出5%-8%;可以缩短一半建筑工期;具有良好的空间感,能够灵活规划和设计空间;节能节地节材。这是21世纪的绿色建筑!”

        没想到,耗时耗力,动用了各路知名专家的论证会成了高层钢构新技术推介会。

        工程尚未收尾,美国“911”事件爆发,世贸大厦纯钢结构受热变软成了议论的焦点。而在中国,正在建设的杭州瑞丰大厦这个问题居然得以解决!关注、购买、合作的目光一下子投了过来。

        “全部采用钢砼组合的矩形钢管,彻底改变了传统钢筋混凝土建造方式,中国建筑[3.99-0.50%股吧]史由一家民营企业来改写!”24层的瑞丰大厦就这样戴上了“中国第一楼”的桂冠,成为建设部推广的科技示范建设工程,被国家经贸委列为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

        内实外美,赏心悦目。西湖波光粼粼,闪动着最美的祝福。

        1到1,甘为钢痴

        就在“第一楼”销售火爆,房地产市场越来越火的时候,单银木做出了一个果敢的决定:退出房地产市场。决定下达,四周一片唏嘘——

        在行业缺乏政策支持、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放弃房地产这个来钱的行当,岂不是很愚,很傻!

        其实,在单银木心中,早已把企业分成了两个角色:一是游牧民,哪儿肥沃就向哪儿去;二是农民,一门心思种自己的地,还要为来年积攒种子。

        比较国内外企业,单银木最大的感触是国外企业最关注“怎么做赚钱”,即如何降低成本、优化流程、理顺组织结构、提高客户满意度。他们专注于精耕细作,于是就有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能力——专业水平。

        而中国企业更关注“做什么最赚钱,什么是热点”。放眼四周,什么赚钱快干什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企业比比皆是,大型国企也不例外。游牧民式的思维必然带来游牧民式的结果。

        在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命题——

        1996年,我国钢材产量首次过亿吨,1999年,建设部、冶金部联合下发文件推广钢材。2001年,建设部印发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导则》。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已经引起了国家重视。这是个巨大的市场。

        “我们才刚刚站在起跑线上,只有全力以赴,只有以钢为纲,任何时候都不能跑偏!”

        布了未来的局,解了现有的困。

        “做精轻钢结构、继续发展重钢结构,进一步研究开发钢结构住宅”,杭萧之路进一步明晰了。

        “昨日秦砖汉瓦,今日杭萧钢构”,一个更加坚定的信念从杭萧人心中升起。

        知行合一,一笔宕开。

        2001年12月,钱塘江边红垦农场,总投资3个亿,长460米,宽198米,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的杭萧钢构钢结构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破土动工。8.7万平方米,相当于11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如此超大规模的厂房,那个年代很多人戏称“看了会让人发疯”。

        2003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代码为600477的杭萧钢构股票挂牌上市。一家因规模不够未被列入扶持上市名单的小公司,居然3个月就自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至今仍是一个奇迹。3年后,他们成为中国钢结构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为二期生产基地扩建融得数亿资金,而同期受扶持的很多企业连股份公司还没组建起来。难怪人说杭萧“快得让人眼晕”。

        因为自豪所以关注。

        2005年1月7日,新华社向全国发布通稿:“总建筑高度达331米的中国民生银行[6.15-0.32%股吧]大厦耸立在武汉最繁华的地段,这座68层直插云霄的钢结构摩天大楼由杭萧钢构设计、建设,从此结束了我国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国外垄断的历史。”

        “这是我国第一座由土建改为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用2.4万吨国产优质钢材打造,原来只能盖到50层,改建后面积增加了3万多平米,大大降低了造价。”

        媒体竞相报道——

        《超高层钢结构大楼实现国产化》,《楚天第一楼骨架杭萧搭》……

        无论是中央级媒体的持重,还是地方媒体的活跃,传达的都是一个词:自豪。

        广州亚运场馆、新加坡OUB大厦、法兰克福航空铁路中心、卡塔尔多哈机场……

        因为自豪更加关注。

        十年一剑。

        从轻钢结构入门,到多高层、超高层钢结构的跨越,10年间,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家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杭萧钢构[9.682.11%股吧]携手共进,一大批优秀科研人员聚集在杭萧钢构周围。“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高到精”,住宅钢结构的蓝图徐徐展开。

        一套成熟的钢结构住宅体系需要结构体系、构件选型、墙体材料、生产组织、施工管理全面配套。简单地把混凝土换成钢材,不仅用钢量大,而且结构不合理,造价还高,直接影响到产业化推进。

        系统研发、集成创新。

        2004年,高层建筑钢砼组合结构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由同济大学与杭萧钢构联合主编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经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审核,已颁布实施。这年,杭萧钢构独立承担建设部科研攻关项目——《新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发与产业化》,这是“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与关键技术”,集团从此全面进入钢结构住宅产业化领域。

        楼板系统在整个建筑结构工程量中占比很大,施工方法直接影响工期、造价与施工质量。

        直达着力点。

        杭萧车间,弧光闪烁,机器轰鸣。

        巨大的钢筋线圈不停地抖出“五线谱”——上弦筋、下弦筋、腹杆筋,它们弯曲着、甩动着向前推进,在弧光中交接、立定,随着机床有节奏地起降、剪切,钢筋桁架锻造成形,把它们与镀锌压型钢板焊成一体形成组合模板,施工时只需在上面浇注混凝土,便可以替代传统现浇混凝土楼板。

        传统楼板系统需要脚手架支撑、支模等环节,需要人工绑扎钢筋等大量现场作业,每层楼板都需要养护完毕才可进行上一层作业,耗时耗力而施工质量有很多不确定性。

        钢筋桁架楼承板把大量现场作业变成工厂化作业,减少了现场模板及脚手架用量,简化了施工工序,省去了人工现场绑扎钢筋等环节;多层楼板可以同时施工,缩短了工期;钢筋排列均匀,保护层厚度确定,减少了人为因素;成本较传统楼板系统更为经济。

        博采众长,独树一帜。

        历经两年研发,杭萧钢构钢筋桁架楼承板以崭新的面貌颠覆了传统,为我国钢结构楼板工程提供了一条新路子,填补了国内空白。

        “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总体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9月,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团队给予很高的评价。同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正入万山圈子中,一山放出一山栏。

        要让钢结构住宅“高、大、轻”,就必须解决与其配套的“三板体系”——楼承板、内墙板、外墙板。这条路上,他们刚刚走了三分之一。

        仅仅是一块墙板,如何让它集纳环保、隔音、保温、防火、轻质诸多功能?

        研发重点直指墙体灌浆配料、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等。

        全国不同区域温度、湿度等条件各不相同,配方的定制肯定不能一以贯之。从南方到北方,从长江到黄河,研发人员试点试验足迹遍布全国。

        以偏执的态度斟酌每一个环节。

        “每一项试验都要反复循环,有的甚至达到上千次,58项试验,80次冻融试验,你想想看,加起来是多少?”那是一个几何级数字,连总工程师杨强跃一时也算不出来。

        失败、失败……

        只要心里有口泉,就不怕寒冷的封埋。

        从早期企业研发中心十几名研究人员,到与浙江大学联合组建“浙江大学杭萧钢构研究开发中心”,而后发展成为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再到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杭萧钢构研发队伍一路壮大到300多人。

        “每年光科研人员工资就要支付好几千万,更不要说庞大的研发支出。一旦失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很多人动摇了。

        “不经历失败才是危险的”,单银木只这一句话。

        历经艰辛,CCA无石棉纤维水泥板终于研发成功,然而,推广难、销售难,市场不认可一下子把大家的喜悦降到了冰点。

        从2003年起,杭萧先后斥资10亿元,引进全球领先的生产设备与工艺,建成了年产1000万?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包括:在萧山兴建13万平米住宅钢结构构件生产基地;在桐庐创建全资子公司——浙江汉德邦建材有限公司,兴建10万平米住宅钢结构配套的“三板体系”生产基地。

        “一个投资十几亿的项目,两年没有订单,六年不赚钱,你说该是什么滋味?”

        “人家做房地产的哗哗地起来了,我们却原地徘徊,苦苦支撑。大手笔的研发费用是我们从一张纸、一盒订书钉、甚至电费里一点点地抠出来的!”

        “不停地烧钱却无任何回报,我们究竟图什么?”一些股东也开始质疑市场潜力。

        不松口、不理睬、不动摇。单银木清楚他们是快成长市场上的一头“慢牛”。

        “要做就做最好的!”非但没有止步,他们反而斥巨资从德国引进两条全球领先的CCA板生产线用于生产内外墙板。

        于是,围绕完善技术,降低成本,研发团队开足马力向前推进。与此同时,22层员工宿舍楼试验项目开工,为高层钢结构住宅进行全面的工程实践。

        暴风雨呼啸而至。

        2007年2月12日至3月16日,杭萧钢构股票连续10个涨停板,股价从4.14元涨到10.75元,累计涨幅超过159%,股票风波袭来。

        电话此起彼伏,股民骂声不断,监管机构接连进驻,社会舆论压力重重。

        “我们确实没有参与,不必解释,干事就行!”总经理办公会上,面对大家的焦躁和抱屈,单银木跟以往一样平静、寡言。

        质疑和曲解是成长的食粮。

        2007年,杭萧钢构再次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汉德邦CCA板全面通过ISO9001-2000/ISO14001/OHSAS18001三标一体认证,开始畅销欧美市场。

        同年,CCA板获得“新型墙体材料”、“科技新产品”及“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等认证,成为我国绿色、生态化的重要新型墙体材料,与钢结构住宅大跨度、大空间,分隔灵活以及施工快捷等特点相得益彰。

        我信我行。

        从结构、构件到墙体材料,杭萧钢构走过了技术创新、技术集成、体系配套之路,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开始落地生根。从此,他们在与民生的连接点上强劲跳动。

        1到8,筑巢百姓

        风雨坚定了最初的梦想,岁月丰富了漫长的坚持。

        历经15年的守望和积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结构住宅终于站起来了。

        2008年,萧山,与蓝白相间的厂区相比邻,24层钢结构大厦拔地而起,员工宿舍楼建造成功。

        与此同时,杭萧钢构挥师非洲建设的首批安哥拉国家安居工程顺利竣工。2010年,安哥拉举办“非洲杯”足球赛,期间被主办方指定为各国运动员下榻的居所,成为当地人民引以为豪的“明星工程”。

        2009年,国内最大的钢结构住宅群——武汉世纪家园整体竣工并交付使用。整个项目占地7.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26万平方米,共11幢22—24层高层住宅。项目全部采用杭萧钢构自主开发的钢结构配套体系,一经面世就销售一空,以节能、环保等优势被住建部列为全国最大的钢结构科技示范工程。

        “假如我们要造一幢房子,钢结构可以带来什么呢?”

        社会由密切关注开始进入到实地考察——

        “可以节约一半混凝土,而钢材用量并不增加,建筑材料还可以重复使用;相同建筑面积室内空间增加5%-8%,新式保温节能墙体把室内空调消耗降到过去的1/6;不需要一次性模板,能避免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建设工期可以缩短一半,而且抗震耐火。综合成本已与传统结构持平,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

        很多施工人员可以掰着指头讲给你听。

        而这些话是单银木从前“布道”时反复讲的。从实践中走来,很多人都成了“布道者”。

        杭萧钢构希望更多的行业同仁加入“布道者”行列,结成一个更广泛的战略联盟。

        钢结构作为一个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解决技术标准问题。

        从1998年到今天,在住建部和行业协会所颁布的钢结构住宅国家及地方标准中,有27部是由杭萧钢构主编或参编的,这就意味着他们比同行早两年掌握这些标准,所有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地投入。进入国家标准就意味着放弃企业千辛万苦研发所独享的专利,就意味着放弃更多的赚钱机会。

        要技术还是要专利?

        其实,对于曾经在研发道路上苦苦跋涉,对于经历过“男人有泪不轻弹”的岁月,感受过那份铭心刻骨的酸楚的人来说,这个问题一直很纠结。

        “让工艺流出去,有利于行业发展”,单银木的一句话就让他们的劳动“泡了汤”。

        行成于思。

        这么多年来,单银木内心一直充满了忧虑,随着近几年灾情频发,这份忧虑愈加深重。

        我国是世界上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的新增建筑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就在这一片造楼热土上,“短命建筑”层出不穷,大量“青壮年”建筑化作浓烟和瓦砾,上演着一场场非正常“死亡”的惨剧,导致了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30年。在重复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这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严重相悖,更与科学发展观南辕北辙。

        同时,日复一日的开山采石,轰鸣的挖掘机在无情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色,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果仍然执迷于传统的建造方式,不进行建筑业革命,我们的环境和资源还能支撑多久?

        我国每年因装修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车祸,可是有多少人还生活在石棉内墙环境中?

        上海等地重大火灾,难道只是追究施工责任这么简单?外墙保温材料易燃,就像穿了件沾过油脂的大衣,多少家庭处在潜藏的危险中?现在的保温墙体20年后又该怎么办?

        频繁的地震和伤亡,我们为什么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坐等事情发生,即使全国人民都上阵救援,生命没了其意义又何在?建设真正的“安居工程”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越来越注重民生的今天,钢结构住宅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在节能减排压力剧增的今天,钢结构住宅是国家的战略性利益。

        是抱着苟且的思想,还是以觉悟之心,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是守住“阵地”自给自足,还是携手同仁,推而广之?

        单银木深信,杭萧钢构的选择是一个实业人的朴素选择,是实业人的真实使命。

        以住宅钢结构为纲。

        2010年,杭萧钢构已经把工程做到了令世界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广州亚运会主会场,上百件钢结构作品享誉海内外,但是“为百姓筑巢”作为主营方向已经牢牢锁定。

        打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格局,形成设计、生产、施工、销售、服务全产业链,由构件制造商向节能环保、人性化建筑系统集成供应商转变,让更多的百姓从钢结构住宅中受益,杭萧钢构给自己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位。

        “重操旧业”。

        单银木再次进入房地产的提议得到了董事会的一致赞同。

        2010年,万郡房地产(包头)有限公司成立,在这个抗震烈度设防高的区域建设大规模高层钢结构住宅,让百姓更加安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

        至此,以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由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河北、广东、杭州、内蒙及汉德邦建材等九家子公司共同组成杭萧钢构方阵。集中当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产业空间,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一个全国性制造基地布局已经形成。

        至此,杭萧钢构钢结构构件年生产能力达150万吨,年产2000万?内外墙CCA板,年产1000万?钢筋桁架楼承板,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业成于道。

        2010年12月7日,杭萧钢构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天,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住建厅党委书记、厅长谈月明亲临萧山,国内首个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杭萧钢构挂牌,中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拉开帷幕。

        “通过对既有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改造与规模扩建,力争在5至10年内形成全国性布局的钢结构住宅生产基地,建成年产1500万平方米钢结构住宅生产与配套能力,在行业内真正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实现社会责任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单银木简短的发言两次提到社会责任。

        细心的人发现,早在两年前,杭萧钢构厂区那醒目的理念——“昨日秦砖汉瓦,今日杭萧钢构”就悄然变了,代之以“实施精品战略,铸就百年杭萧”。

        “我这次来是和您谈诚信!”

        面对客户3个月必须完成项目的苛刻要求,杭萧钢构的客户经理没有简单地去迎合。精品战略让他们底气十足,客户心服口服地在5个月工期的合同上签了字。

        “如果是新客户就给他们介绍我们杭萧,老客户就告知目前工期进展情况,如果因特殊情况延误,客户心里一定有气,就把我所了解的问题和大家的努力实实在在讲给他们”。

        说这话的可不是项目经理,而是杭萧钢构的一名普通司机!从机场到公司约半小时车程,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这是他们对自己岗位的理解。

        “建造师虽然挣钱多,但不是我的专业,不是什么东西都找找看,我就一门心思搞电焊”。

        “提拔当工段长,我不愿意,很简单,我就想吃技术饭”。

        专气至柔。

        只关注自己的“三分三”,不左右摇摆,与杭萧钢构的一线员工聊天,你很快就能发现他们的共性。

        “东方不亮西方亮不适合杭萧,而是一条路走到底,只要清楚一条路”。

        走进高层,无论是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拥军、集团总工程师杨强跃还是工会主席吴传标,无不是这样简单自然的表达。

        集团各个层面竟然如此默契。

        江南的雨,密密绵绵,细腻安静。

        杭州庆春路,瑞丰大厦,两颗心在热烈地碰撞。

        “对于中国制造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发展,就是走出粗放式增长和低水平扩张的迷局,就是用品牌来引领产业发展”!

        “钢结构住宅是个大行业,但没有形成大产业,走精品之路,品牌是杭萧必然实现的涅?”!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2009年11月,肖作国,这位与单银木一起在钢结构行业躬耕多年的老朋友,从世界500强企业必和必拓移师杭萧,出任集团总裁。

        把百年杭萧作为坚强理念,把企业带到一个国际化高度,成为整个团队的集体视野。

        “为员工创造发展平台,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为股东提供长期回报,为社会承担长期责任”,杭萧钢构确立了更加明确的使命。

        “一流公司拥有一流员工,一流员工创造一流公司”,翻开杭萧钢构《员工手册》,这两行大字格外醒目。

        让员工发展才是最大的关怀。

        在杭萧钢构,很多一线工人的待遇高过工程师。

        一艘坚船需要深通水性的水手驾驶。

        将重心向一线前移,鼓励优秀的员工到一线去,做决定、抓落实、图改进,于是,涌现出数百名国际级建造师和焊接师,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价值增值在哪里,于是,一个清晰的职业通道拓展开来;于是,每一份责任都是沉甸甸的。

        真正的责任是走向自己的潜力。

        由赏罚分明到正面激励,自主管理,充分授权;由利润体系发展到全面的事业体系,杭萧钢构创造出全新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创造出全新的自主管理模式。让每个平凡的人产生不平凡的功力,一个竞相向上企业生态初步形成。

        知止而静。

        生在如诗如画的江南,单银木对宋代山水画情有独钟。为什么观山情钟于山,观海情溢于海,那是因为每幅画都值得细细品咂,每幅画都需要用心去照亮!

        从小看惯了钱塘潮,多少人为它惊涛拍岸、浪卷天际的气魄所摄,而在单银木眼里,美在远方,在最初那条若隐若现、默默前移的白线,那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记者手记

        舍

        宋明霞

        一个“舍”字概括了杭萧钢构潮起潮落的17年。

        如果说,从睁开眼睛看世界到闯进钢结构世界,舍弃的是“瓶瓶罐罐”,那么,退出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以钢为“纲”就是壮士断臂,而舍弃企业独享的专利推广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住宅钢结构为“纲”便是自我超拔。

        这让人想到了日本丰田创始人丰田佐吉。

        当年,他在美国第一次看到汽车就意识到这是未来的主流,回国后很快将织机专利权以100万日元卖给英国人,立即投入到汽车事业。

        二战之后,只会造卡车的丰田准备搞轿车,通用雪佛兰提出由丰田在日本组装雪佛兰散件。那时,经历战争创伤的丰田刚从破产的危机中脱身,但董事长想都不想就拒绝了这条看起来见效快、来钱也快的建议。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敢于“舍”。

        然而,环顾我们的四周,审视这些年的潮流,却是另一番景象——

        与富贵气爆棚的房地产比,与大口吞噬制度与权力所带来的利润的垄断行业比,“用力最苦,而赢利少”是中国制造业近些年面临的困局。

        当各行各业竞相进入房地产,“副业”变“主业”成了趋势。当实体经济越来越缺乏吸附资本的能力,中国制造业就会更加艰难。

        于是,产业快速流动,产业空洞化就不可避免。

        于是,房价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民生维艰。

        有人质疑,靠大拆大建的“房地产模式”,中国企业能走多远?中国经济能走多远?

        由此想到,政府在引导科学发展、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努力中,应该把哪些条件放在首位?

        ——既不是资本、也不是法律法规,而是使资本、法律法规运转起来的精神,一种志存高远,敢于舍弃的精神!

        我们很多企业志在做大做强,志在成就知名品牌,可曾想过:一个优秀的品牌最本质的是什么?

        ——除了在商言商,还要有兼济天下的气魄!

        疏于自省和深思是意志上的大敌。

        让我们回到最本质的层面上来!

        这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深层次的问题。

        这是中国企业必须直面的命题。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