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科工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建设有感

作者:杜朋轩/刘万杉    
时间:2020-12-16 17:50:26 [收藏]
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项目的实施,不仅让我们看到设计理念与建设水准完美的契合,也展现了中法文化精髓的碰撞与交流,在此项目上展现出设计、建造、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互通,正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
    关键词:“高山流水”与“知音”;中法生态城;永久会址
    后宫湖畔,马鞍山旁,有座形似高山、韵含流水的建筑,伯牙子期的精粹在此延续,这就是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项目。高山是它新颖的外形,流水是它演奏的声音,以法国建筑大师岚明的设计理念为文化内涵,由中建科工担纲建造,融合法国浪漫文化与中国知音文化后的共同“建”“设”成果。
    文化相通理念相融
    用世界眼光来呈现中国特色,是岚明对建筑的自我评价。
    高山流水,一幅绮丽的自然画面;伯牙子期,一则中国故事的典范,触动视觉神经的背后是文化力量的传承与发展。
    曾与岚明当面交流的项目经理彭安全指着项目介绍到:“从任意一个角度看去,山峰状外形,非常吸睛,辨识度很高。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像在流动一样。高山流水,特别传神。”
    将文化融入设计立意,用建筑表达文化内涵。永久会址项目体现了中法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领域的诸多共通理念和文化相通的“知音”情谊,符合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打造中外文化融合典范的战略定位,是中法生态示范城项目落地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项目从选址上就十分考究,它北靠马鞍山、南望后官湖、东临知音湖大道,紧挨伯牙子期公园,山、水、知音俱全,生态环境和景观区位优异,完美契合“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意境,可谓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项目由规划展示馆和会议中心两期组成,因地制宜随地块形状将两栋建筑按“大三角套小三角”布局。为形成山峰状建筑外形,巧妙地从三角形三个边分别引出钢柱,自下而上倾斜交汇于顶部,与马鞍山遥相呼应,高低错落,和谐共存,体现了法国文化对自然的尊崇和浪漫追求。
    浪漫背后,也给中方建造提出了难题。山峰状,意味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屋顶,对于武汉这个拥有漫长梅雨季的城市,做好结构防水就显得很重要。
    还好有中国文化这个大宝藏,建筑独特“高山”外型与传统中式层叠屋檐非常类似,项目果断借用古人的智慧,大胆提出“倾斜的玻璃幕墙也可以当作屋面使用”。对经过与幕墙厂商反复模拟测算和防水试验,试验证明靠幕墙形成大坡面结构保证建筑防水效果方法可行。严谨的项目团队还下了“双保险”,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增”,即将每层造型层都当作一小层屋面做足技术防水措施,增加每层的防水能力。“一边减”,即严控幕墙制造质量和安装质量,形成整体排水大坡面,减少造型导致的滞水问题。为确保万一,在最终成型的玻璃幕墙连接处补涂一层“三涂一布”防水层,确保了整体防水经受住今年强降雨的实效检验。
    团队制胜管理致胜
    因承担着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迎宾纳客的作用,项目的实施受到政府、社会以及国际友人的高关注、高期望。
    “好比自家的“门厅”和“客厅”,一定要做出高标准来。”形象的比拟,可见武汉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黄河浪对本项目的重视。
    项目团队打破管理壁垒,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管理效益。
    项目团队高度讲政治,背后是重点工程的高标准。管理人员跑步进场,第一时间了解项目建设目的,深度理解设计意图,同业主、设计、监理一起琢磨怎么将图纸平面变为实物立面, 重点分析影响进度效率的“瓶颈点”,拿出解决问题的“妙办法”,让工程干出示范效应。
    项目团队敢于担责,背后是整体统筹的高标准。对外主动协调市政、城管、环保、电力、水务、燃气、通信等外部单位,建立协同沟通机制,营造良好施工环境,有序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力求实现同步交付。对内强力推进土建、水电、暖通、幕墙、精装、电梯、绿化等参建单位,克服雨季、高温困难,在结构复杂、交叉施工多的情况下多管齐下、有序对接、力出一孔。
    项目团队勇于担难,背后是精准控制的高标准。波光造型致使所有附着配套均为倾斜状,有倾斜的钢柱、有非均匀变化的幕墙件,有大小各异的三角玻璃块,还有那永远不在一个垂直面的定位测量点。项目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三维模型控制网”,为所有构配件提供定制尺寸,结合三维实体建模进行放样下单,并运用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手段量身定做构件识别码,让现场施工直接扫码定位,从而确保安装精度。通俗理解为“每块构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既实现幕墙面材与钢结构的合理避位,又能保障安装可行性并提升外立面装饰效果。
    项目团队善于作为,背后是品质追求的高标准。团队每个人都围绕高标准这个目标,把项目当家一样,倾注自己辛勤付出和管理智慧。采取样板先行和工序负责制,组织全员质量学习考试,保障工序衔接质量,QC成果获省市二等奖,获评武汉市优质结构工程;总结施工技术和经验,形成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2篇;持续开展班前安全教育,安全文明之星评比,提升安全文明施工水平,荣获湖北省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绿色发展绿色建造
    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理论要有实践支撑。项目装配式由三大体系组成:结构体系采用钢框架结构和免支模钢筋桁架楼承板,为展示布局和会议环境提供开阔、无柱、承载力高的室内空间;维护体系采用隐框玻璃幕墙和不锈钢幕墙装饰件等,是波纹式造型效果的主要贡献者,采光、保温、节能效果均佳;装饰装修采用ALC条板内隔墙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配合全装修交付,减少二次装修污染,做到绿色环保。
    走进这幢绿色建筑二星级大堂,建筑本身就在诠释生态新城的美丽构想。总工程师陈君瑞介绍:“按2017版湖北省建筑装配率规则计算,装配率达到91%,绿色建造名副其实”。
      
    项目从设计上就统筹建筑与外部生态要素,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在大汛之年,遇到历史罕见的汛情、险情、灾情,在暴雨过后,室外路面仍能较快保持干爽,积水顺径流有序排放。海绵技术理念的应用,最大程度减少了内涝等人为建设导致的次生影响,也有效提升了项目周围的生态涵养功能,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绿色、美好的空间。
    项目团队认真汲取法式设计理念,贯穿设计-施工障碍,找到艺术与建造的联结点,更融合中式园林移步换景的神奇,巧妙布局建筑周遭绿化景观,达到开窗见山见湖见绿的效果,最终实现了艺术由抽象化到实物化的神奇转变。
    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项目的实施,不仅让我们看到设计理念与建设水准完美的契合,也展现了中法文化精髓的碰撞与交流,在此项目上展现出设计、建造、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互通,正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