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鱼刺”布局,带你一探深圳应急医院设计特点

作者:张海毅    
时间:2020-04-11 11:08:48 [收藏]
经万余名建设者20昼夜连续、交替奋战,深圳市首个战疫绿色通道项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以下简称应急医院)日前正式建
        经万余名建设者20昼夜连续、交替奋战,深圳市首个战“疫”“绿色通道”项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以下简称“应急医院”)日前正式建设完成。应急医院投用后,可新增床位1000张。
        
    这座由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建成的应急医院,其建筑设计有何特别之处?医院有哪些功能区?哪些看点? 
        
    应急医院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水官高速以南,南邻厦深高铁线部分轨道桥,地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现址旁,紧邻李朗圣山公园。建设过程中,中建科工充分结合深圳寸土寸金、雨季较多的特征,场平了一座山坡集约用地,克服雨天影响多点提速实现交付。
        
    据项目设计管理人员戚霖介绍,应急医院由应急病区、生活区和后勤区三部分组成,规划用地面积约8.9万平方米,分为A、B 两个地块。其中,A地块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B地块为应急医院,占地面积约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
        
    应急医院整体呈“中间医护区、两边病房区”的“鱼骨鱼刺”布局,合理分布有接诊楼、手术部、护理单元、ICU等功能区,让问诊、防护和施治更安全快捷。
        
    应急医院的功能规划充分利用其单面临路的区位,分设应急病区入口、生活区入口及后勤区入口。患者可由“三院”现址西侧到达患者入口,经接诊大厅,进入应急病房区。医护人员、后勤人员则从生活区由南侧工作人员入口进入,从而实现严格的医患分流,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建筑内分别设置了医护患者走廊。医护走道在“鱼骨”位置,患者走道在“鱼刺”位置。医护人员沿“鱼骨”在内部流动救治,患者只能沿“鱼刺”环廊进出,最大程度降低医患交叉感染几率。
        
    应急医院采用更加严格的“四区三通道”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清洁通道、半清洁通道、污染通道。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区前需在更衣室穿戴好工作服、防护服,做好一系列防护措施后,通过缓冲室进入病房区。反之亦然,从病房区出来后需脱衣、淋浴更衣后,经由缓冲室进入医护办公区,过程中配套多重防护。
        
    据项目机电工程师陈志谋介绍,院内设置的是传染病治疗负压病房,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外部空气可流进病房,而病房内空气则要“听从指挥”经处理后排出,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一座14个标准足球场般大小的应急医院,能够在20天迅速建成,少不了中建科工“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技术”组合体系的大显身手。该体系建造优势尤为突出,保证了2560个“打包箱”像拼积木般快速无缝拼接,“壮观”“速度”在此淋漓体现。
        
    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体系具有高度的可变性和适应性,其通过不同箱体灵活的组合方式柔性适配不同的设计使用需求。据中建科工装配式建筑BU研发总监孙伟介绍,应急医院主要采用折叠型插接式房屋集装箱(箱体尺寸3米×6米),通过打通若干箱体可灵活拓展空间。如院内主要功能区即通过3个集装箱拼成2个病房,并由相同的集装箱拼接组成走廊。而且,装配式安装操作简单成熟,地上部分现场安装基本无湿作业,在大幅压缩工期的同时更有助于保护环境、提升能效。
        
    模块化建筑体系是集结构、保温、隔热、隔音、消防、水电、暖通、内部精装修、家具及相关设备设施于一体的箱式钢结构模块建筑体系,将原本建筑现场建造装修工序90%以上的工作量转换为流水线化工业化制造。模块化不仅满足建筑项目高质量、高效率交付的要求,同时还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环保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能在短期应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完成特定使命后,还可原样拆解腾挪,迁移到异地重建,实现多次循环使用。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