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09-12-22 20:25:58 [收藏]

    ??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十年工作回顾暨“十一•五”工作目标
    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主任 张爱兰(100835)

    ☆ 建筑钢结构行业主要成就及委员会工作回顾
    ☆ 建筑钢结构行业存在问题
    ☆ “十一•五”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 促进科技进步,重点研究方向
    ☆ 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协会的重要作用

    十年,无论是对无垠无限的宇宙,还是对绵长悠久的地球或人类的历史,都是多么短暂、多么微小的计量单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是对一个人来说,尽管说人生苦短,但十年八年,也是那样的短暂,二十年,三十年,转眼即逝,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但是,对我们中国的建筑钢结构行业来说,对我们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来说,从1996年到现在的十年,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十年,是令人难忘的十年,是可歌可喜的十年!短短十年,我们行业,从弱小发展到强大;从繁复庞大的建筑业中的一个附属部分,发展到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引领主力,成为建筑行业中高科技的代表,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技术的重要象征之一。这是我们行业从不为世人所知,到充分显示了自身巨大作用和强大实力的十年,也是我们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许多项目和技术甚至跻身世界前列的十年。
    不容质疑,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近十年处在建国以来(同时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不仅具备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也具备了必要技术条件,还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扶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建筑钢结构大有用武之地,我们行业在这十年中获得了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请看今天大江南北,从繁华的大中城市到广袤的乡镇,一座座宏伟建筑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楼耸入云霄,是我们钢结构为它们构建了钢筋铁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新的经典建筑,例如上海的金茂大厦、北京的国家大剧院,CCTV新台址,BTV新台址,还有在2008年伴随奥运会召开而将令全世界瞩目的“鸟巢”、“水立方”,等等等等,它们绮丽动人的身姿,都靠我们钢结构来支撑和描绘,它们就像一首首人类智慧和艺术的赞歌,给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不知增添了多少的风光和妩媚。
    如果说,十年前我们建筑钢结构在全国的建筑业中,还似有似无,不足称道的话,那么在今天,离开了我们的建筑钢结构,便不可能设想能有这么多的宏伟壮丽的建筑会矗立于祖国大地上。
    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想起一千多年前浪漫诗人李白写下的瑰丽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的建筑钢结构行业,犹如乘驾轻风的一艘快船,一路高歌奋进,转眼越过壮丽奇伟的三峡,顺流而下,来到了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和秀美绰约长江三角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浩瀚无边的大海。
    以李白为代表的唐人诗歌,胸襟开阔,气象盛大,充满着青春向上的气息,正好作为我们这个充满朝阳之光的年轻行业,蓬勃生辉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
    托举我们行业轻舟飞越万重山岭的温暖春风和滔滔江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全国人民一心一意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大好形势,是中华民族努力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念。“好风凭借力,送我上清云”,天时、地利、人和,为我们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千古难逢的机遇。
    试想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钢产量很低,长期徘徊在千万吨以下,1958年我们曾为“1070万吨钢”的目标竭尽全力却未能真正实现,那个年代,在建筑业中是长期控制用钢的,我们的许多建筑因少钢材而骨架“缺钙”,而建筑钢结构行业也只能如同襁褓中的婴儿,无法成长,无法迈步。而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1996年我们的钢产量达到了10700万吨,多么巧合的数字啊。我们不仅一举成为世界产钢第一大国,还把其他昔日的诸多对手远远甩在身后。我们的钢材产量,继又迅速迈过两亿吨大关、三亿吨大关,现在,我们的钢铁日产已平均过百万吨,年产能高达四亿多吨!如此巨大的钢铁生产能力,足以傲视寰宇,无可比拟,为我们建筑钢结构事业创造了极其优裕的物质条件!
    因此,当我们今天回顾行业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程,回顾我们共同奋斗所结下的深厚友谊,当我们为我们行业发展的大好形势高兴、振奋的同时,不能不深感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和及时!是伟大的时代,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新机遇,提供了极大的需求和极其优裕的发展条件!而我们行业的众多企业和广大职工、广大科技人员,也果断及时地把握住这一宝贵的机遇,乘势而起,拼搏奋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因素,共同创造了十年可喜的辉煌,创造了今后可以加速发展不断前进的可喜局面。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正是在十年前应运而成立的。在建设部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的直接领导下,委员会从成立开始,就得到全行业广大企业的始终如一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怀,使我们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服务,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委员会也越来越得到广大会员单位认可,不断成长壮大。今天,又迎来了我们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的喜庆,我们深深感到,没有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就没有建筑钢结构全行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大好形势;而没有全行业发展壮大的大好形势,也就没有我们委员会的今天。在此,我代表钢结构委员会,向参加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会员单位代表,各位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并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与会代表,表示最诚挚最深切的谢意!下面我把委员会的工作向各位代表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 建筑钢结构行业主要成就及委员会工作回顾
    1、建筑钢结构行业主要成就
    我国钢材产量、品种规格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为钢结构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一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5年钢产量达三亿五千万吨,平均一年增长两千多万吨,发展速度举世罕见。热轧H型钢从零开始,到2002年底达到100多万吨,2005年达到220多万吨。其它品种规格如中厚板、型钢、钢管、冷弯型钢、高频焊薄壁H型钢及涂镀层钢板等,都有明显增长,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耐火钢、超薄热轧H型钢等一批新型钢材,相继研制成功并开始在工程中应用。
    在中国,钢结构制造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钢结构在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后,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市政高架、体育场馆,以及众多的公共设施建筑,都采用了钢结构。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钢结构产量,据不完全统计,从90年代年钢结构加工100多万吨,到2005钢结构加工达到1000万吨左右,翻了10倍;钢结构房屋,从90年代年平均300多万平方米,发展到目前的年均2400多万平方米,增长了8倍;钢结构制作安装企业,从400余家,发展到目前具有市场准入条件的上千家,其他与钢结构行业配套的相关企业及未登记在册的小企业估计有上万家;其中年产量在2万吨以上有约50家,部分企业的年产量甚至达到10万吨以上,并在国内外承担了一大批结构复杂、规模宏大、难度很高的钢结构工程的制作和安装,表明我国钢结构行业已经具备较强的生产实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我国近十年来在空间结构的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跨度超过100m的空间结构大量出现,网壳、网架、钢桁架、索膜张拉结构与张弦梁结构,成为这一时期大跨度空间结构的主流。在结构材料方面,向轻质高强发展。在应用领域方面,主要是体育场馆、大跨度机库、会展中心等。例如,1994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净跨直径为108m,采用球面网壳;1997年建成的长春体育馆,平面形状为桃核形网壳,外围尺寸达146m×191.7m;1998年竣工的上海8万人体育场,其钢结构悬臂桁架跨度最大达73.5m,伞状膜结构的挑蓬覆盖面积达289000m2;2000年竣工的浙江黄龙体育中心,采用斜拉网壳,挑蓬外挑50m,总覆盖面积达22000m2。大型飞机维修库,如首都机场22500 m2四机位机库,厦门机场155m太古双机位库等。
    新建的航站楼屋盖,采用较多的是相贯连接的平面曲线钢桁架,如深圳机场二期跨度60m+80m钢桁架,整个屋盖平面尺寸达26325 m2;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主航站楼,也采用了立体管桁架结构,平面尺寸是325 m ×235 m。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也采用类似结构,在大型展览馆建筑方面,空间钢结构应用较多。
    从1998年上海浦东机场航站楼成功建成跨度达80m的新型张弦梁结构以来,大跨空间结构以其结构明快简洁为建筑师乐于采用,2002年建成的广州会展中心和2003年建成的哈尔滨会展中心,采用的张弦梁结构的跨度分别达126m与128m。
    新型索与膜的张拉结构,已开始在我国起步,近年来陆续建成了青岛颐中体育场、安徽芜湖体育场、郑州体育场与秦皇岛奥体中心体育场等十来个索膜张拉结构建筑工程。除了这些大跨度结构以外,我国应用最多、最广的还是普通平板型网架结构,在中小跨度体育馆,特别在大柱网大面积单层工业厂房及公共建筑中,大量采用平板网架结构。如1995年竣工的云南省玉溪卷烟厂单层厂房网架屋盖,面积达13万m2。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轻型钢结构房屋迅速发展情况。近十年来,我国轻型钢结构房屋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在各种工业厂房、仓库、超市、批发市场等工业、商业建筑,体育场馆屋面及墙面围护系统,轻钢低层住宅及旅游建筑,抗震救灾野外施工等临时建筑等等领域中均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估计每年竣工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轻型钢结构房屋生产厂家估计也在千家以上,从业人员估计在30万人以上。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经济开发地区,中小规模企业则遍布全国各地。比较大的企业年销售额一般在1-12亿人民币之间。与此同时,轻型钢结构房屋和各种设计施工规程、规范、标准、设计软件,图集和指南,相继出台,并不断修改完善。总之,整个行业呈现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
    2、 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工作回顾
    (1)钢结构委员会在这十年里,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协助下,只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离企业对我们的要求还差的很远,回想在1995年那个寒冷的冬季,建筑钢结构委员会筹备组一行三人冒着严寒开始了行业状况调查,我们途径江苏、上海、浙江等钢结构起步较早的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了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查途中我们得到了徐州金属结构协会郭兴堂秘书长、上海金属结构协会曹恩民理事长他们的积极配合和帮助,并把经验传授给我们,同时也得到徐州飞红、徐州通域、江南造船厂、杭萧钢构、大地网架、东南网架等企业的全力配合,尤其是杭萧钢构的单银木董事长初次谋面,就主动提出出资尽快召开建筑钢结构委员会成立大会,尽快将行业的情况反映给政府,虽然是寒冬,但一路行来,却让我们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回到北京我们积极筹备,于1996年春天在北京召开了建筑钢结构委员会成立大会,那时我们只有38家会员单位,委员会成立了,工作从哪里做起?在专家的协助下,梳理思路,制定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做好自我定位,做好桥梁工作,做好双向服务工作,首先就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次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向建设部主管部门反映,以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为推广使用热H轧型钢委员会为建设部和原国家冶金工业局起草了《关于在建筑钢结构工程中推广应用国产H型钢的通知》建设[1999]103号文,极大的促进了热H轧型钢在建筑领域中使用范围。建设部后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钢结构方面的产业政策,这里也有我们的一份努力。
    十年来,委员会建设方面,也有了大的飞越,目前已有700余家行业骨干企业成为我们的会员,其中包括个15副主任单位,150个常委单位,86个理事单位,39个常务理事单位。
    目前,共有60位专家、学者参加到委员会专家组,其中有位资深专家,应该说,没有专家的帮助,就没有委员会的今天,尤其是老一辈专家,他们那无私的奉献,高尚的品德,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专家组的常务副组长蔡益燕老师,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就是我们的知识库,这十年来我们从他哪里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那是他一辈子的经验积累。还有浙江大学的董石麟院士从委员会成立就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同济大学的沈祖炎院士和国际友人项士文先生在编制门式刚架标准时不顾年迈一次又一次的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之间,还有一些专家表示:有什么事情我们随叫随到,我们被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跨越?有这么强大的专家作后盾,还有企业对我们的支持和期待,委员会从起步、发展、壮大走到今天,我们怎能忘记他们的无私奉献!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委员会、代表行业、代表企业向专家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2)根据建设部的文件精神,行业协会有义务向政府主管部门、向社会广大用户推荐一批优秀企业。委员会在1996年就制定了《行业定点企业管理办法》(试行)、《定点企业验收细则》及《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与定点企业工作守则》(试行),将一批真正具有实力、有业绩的企业推荐给政府,推荐给社会。通过《办法》实施,目的是进一步发挥钢结构骨干企业在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建筑钢结构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好作用。通过行业定点,扩大骨干企业的影响,树立他们的形象,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各界对这些骨干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委员会每两年对行业定点企业进行核查,对经营不善,工程质量有问题的企业取消其定点资格,经过实践,行业定点企业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1997年4月在建设报公布了首批行业定点企业名单,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许多建设单位来委员会了解定点企业情况,一些工程建设单位则要求委员会推荐制作加工企业。仅这一年,委员会已先后向建设单位推荐了我们的定点企业承担了十余项工程(包括援外项目),一些第一批定点企业在这十年中逐步发展为行业的骨干企业,杭萧钢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1995年的一个小厂,发展到第一个钢结构上市公司,年销售额从几百万到十九个亿,这是一个惊人的发展速度,大多数定点企业发挥了他们在行业中的龙头作用。这些企业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引进和培养一批年青的专业人才。不少企业对厚板(厚度>60mm)焊接积累了丰富经验,构件焊接质量得到业主赞扬。国家大剧院、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场、北京电视台新址、银泰中心以及机场航站楼、机库等一批高难度钢结构均由国内企业制作和安装。钢结构加工企业技术进步取得可喜的成绩,许多企业组建较强的深化设计班子,对加工构件要求有深刻了解; 在原材料采购和复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订了适合各厂的加工工艺和焊接工艺评定;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手段,构件出厂前进行预拼装,把质量问题控制在厂内,有问题的构件决不进场安装。
    (3)为贯彻国家关于建立科技创新体制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积极倡导建筑钢结构领域中科技应用和科技创新意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工法,同时也为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程质量,钢结构委员会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并组织专家深入论证,决定设立中国钢结构优质工程奖―《钢结构金奖》。希望通过这一奖项的评选,通过树立应用领先技术的样板工程,以鼓励和表彰在我国钢结构工程制造、安装方面质量一流的优秀项目, 实现以点带面的目的,促进全行业加强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
    自2001年起,这一评奖迄今已先后实行四届,经过认真考察筛选,共计有209项获得“钢结构金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同时也得到了部领导的首肯。 2006年,是实施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一年。我们特选编了《“钢结构金奖”获奖工程集锦》,选取曾获金奖的154项工程进行简要介绍,以扩大宣传,促进交流,方便广大同行了解获奖优秀工程的经验和概况。我们希望通过这本《获奖工程集锦》,可以让更多的业界人士和社会各方面,进一步了解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状况,了解“钢结构金奖”的示范意义和品牌价值。我们期待通过共同合作和不懈的努力,使这一奖项越办越好,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促使更多的“钢结构金奖”优秀工程遍布大江南北,高耸于中华大地之上,向历史交付出我们行业的一份份杰出的答卷。
    (4)为了激励钢结构企业健康发展,委员会从1999年开始在行业中开展《文明企业》和《行业工作积极分子》评选工作,杭州大地网家制造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及上海美健钢结构有限公司三个企业连续五年评为文明企业,今年增加到八个企业,许多企业创造条件积极争取进入文明企业行列,对我们行业安全文明生产施工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行业工作积极分子》共评选299人次,他们热衷于行业的工作,在行业活动和技术进步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进一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我们启动技术创新方面评选工作,经过专家提名,单位推荐,并按照申报条件经过严格审查,今年评选出一名荣获《中国建筑钢结构技术创新奖》。同时为了提高钢结构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我们在行业中开展了《全国钢结构工程优秀项目经理》(建造师)的评选工作,单位向协会共推荐了60人,按照《评选办法》进行筛选,共评选出40名为首批全国钢结构行业优秀项目经理,每年控制评选40名。
    为了促进行业统计工作,把握行业的状况,我们连续三年开展钢结构企业年度20强工作,从企业报表中选出前20名进行公布和表彰,刺激了企业提供年度报表的积极性,以便于我们掌握和了解行业的总体情况,这一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但为我们提供了数据还增加了企业的社会影响。
    (5)委员会配合建设部勘察设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起草了《轻型房屋钢结构专项设计资质标准》于2000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实行五年,共计300余家企业和专业设计所取得了轻型房屋钢结构专项设计资质证书;委员会积极参与建设部行业管理,包括资质标准的制定和修编工作及审查工作等。为配合企业的设计需求,委员会专家组组织专业人员对国内、外的一些设计分析软件和祥图软件进行了登记工作,共计24个软件进行了登记,要求已登记的软件每年进行升级,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软件的准确性,并在有关刊物和网站上进行公布,以供设计单位和企业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6)为完善钢结构行业的技术文件,委员会先后组织企业和有关专家编制《门式刚架轻型房屋技术规程》CECS102、《结构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JG/T137-2001、《底层冷弯薄壁型钢建筑技术规程》、《压型钢板拱形屋盖结构应用暂行规定》、《结构钢住宅设计规范》等,这些标准规范的陆续出台,为钢结构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
    (7)由于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起步晚,我国的税收文件中没有明确钢结构行业的税种问题,尤其是在异地安装的工程便遇到了不合理双重交税现象,给很多钢结构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委员会根据会员单位的反映,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于2002年7月在杭州组织专题讨论会,2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钢结构企业参加了会议;掌握了具有说服力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多次积极主动地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建设部部长作了批示,总会杜会长不仅高度重视还亲自出面一起到国家税务总局反映情况,杭州大地网架公司也积极配合并提供第一手材料,并直接向国家税务总局主管部门提出了有关合理税收的建议。经过努力,终于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的认可,于2002年9月11日正式颁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文),明确规定了有关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增值税、营业税划分范围,解决了困扰钢结构企业多年的双重交税问题。促使这一难题短期内得到圆满的解决。
    (8)技术交流一直是行业横向交流的最好平台,委员会十年来在北京、上海、昆明、成都、北海等地与院校及企业共同举办技术交流会28次,参会人员计11000人次(包括年会),先后编辑了15本论文集共计600多篇论文。通过交流让更多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对钢结构建筑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9)钢结构住宅是近几年我们委员会致力于拓展的一个更大的领域。为了总结和推广经验,我们曾选择若干钢结构住宅项目,报请有关部委领导批准后,列为建设部试范、试点工程。我们还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济南、广州、南宁等地多次组织召开了钢结构住宅技术交流会或现场会,向社会各界广为宣传,以让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对钢结构住宅的优点有进一步的了解,推动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前进步伐。
    (10)钢结构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委员会在北京、上海、徐州、苏州、烟台等地举办了8次技术培训斑和6次标准培训班。为了使企业整体人员受益,根据实际工程的问题,充分发挥专家的优势,组织和选派专家先后16次送教上门,给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11)为了加强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学习国外同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为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储备,我们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指导思想,多次请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的技术人员来华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交流。委员会也曾组织企业代表先后8次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盟等国进行考察学习,并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建立了合作关系,2005年在该院进行了首批企业高管人员培训。培训期间还参观了同行业企业,参加培训的人员在企业管理和人才管理方面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和交流,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
    二、钢结构行业存在问题
    1、近年来原材料频频涨价,严重冲击影响行业的整体效益,导致企业利润滑坡,严重影响了未来的健康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期,钢结构件每吨价格平均在5000-6000元左右,当时钢材的价格在2000-3000元之间。近两年,钢材价格猛增到4000元以上,甚至升至4500-7000元之间,但每吨钢结构件的价格仅能维持在6000-7000元之间,加上副材的提价,使得不少企业出现亏损,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后续发展。
    2、据统计,我国钢结构加工企业的年产能力已达到1200万吨以上,但钢结构产能远大于实际产量,很多新企业的任务不足,生产能力不能发挥,造成较大的供需差距,导致了市场恶性竞争,相互压价等混乱局面,这也是当前钢结构行业面临的困境之一。
    讲诚信、讲质量的企业,常常会失去市场份额,而靠恶性竞争接揽工程的企业,则粗制烂造,造成质量隐患。由于对建设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管,工程款长期拖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也加剧市场的混乱。
    3、钢结构住宅推广力度不够,发展不快,技术标准滞后,设计和施工离标准化、工业化、装配化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4、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建筑钢结构行业比较年轻,而企业发展又较快,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关键工种技术工人很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具有岗位合格证的仅占25%左右。本行业中,素质较高的项目经理、工艺师、技术专家、焊接技师、冷作技师等,都很缺乏。特别是一些新开办的中小企业,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
    5、我国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些方面的差距尚不太大,与国外技术创新能力相比,我国在大跨度空间结构方面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新意。
    6、在高层钢结构方面,目前国际上出现的新技术是防屈曲支撑和各种减震阻尼器的应用,可以极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到大震不倒。这种新技术对世界和对我国的工程建设有着深远影响。目前日本已建250幢,美国建成20多幢,加拿大、印度等国也已开始采用。北京“银泰大厦”(高200多米)和“威盛大厦”(高11层)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但所用支撑都是从日本和台湾买来的,价格昂贵。这种支撑和阻尼器,技术并不复杂,但要采用低屈服点钢材。我国钢材量已居世界首位,但品种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
    7、进入21世纪,使用了十余年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修订后相继颁布实施,还有一些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正在修订、编制中。新修订的规范、规程,吸收了我国的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也吸收了国外有关设计标准的内容,基本能够适应我国绝大部分高层建筑设计、施工的需要。新修订的规范、规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规范、规程的修订中也反映出我国在制订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例如,修订的周期过长,研究工作不够。
    8、我国抗震规范与国外不接轨,地震作用是以混凝土结构为基础的,加大了钢结构的用钢量。希望编制组在修订规范的时候给予考虑,为钢结构的应用创造条件。
    9、行业协会在专业技术、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许多适合行业协会开展的工作,如行业技术标准和定额的制定、市场合理价格的测算、诚信企业的考评、待业统计、行规行约的制定和实施,有关政策法规的参与起草等,目前协会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规范运作。
    三、“十一•五”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绿色建筑,规范钢结构市场,
    2、主要目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一起,被认为是国际上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传统经济活动的开放型转向循环经济活动的闭环型,因此钢结构作为一种循环经济闭环型的节约型建筑结构,己被各级政府和广大业主所公认,循环经济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进一步扩大钢结构在建设工程中的比重,全面推进建筑钢结构行业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应从我国钢结构行业的现状制订以下目标:
    (1)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将发达国家的好经验认真学到手,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我们自己的管理制度,推动钢结构行业发展。
    (2)扩大钢结构在建设工程中的比重。至2010年,力争全国建筑钢结构在建筑工程投资额总量中的比重从10%扩大到20%,建筑钢结构用钢量达到全国钢产量的6%。
    (3)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至2010年,建成建筑钢结构人才培训基地,培训范围包括本行业关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的职工,使其达到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和技术鉴定标准。同时,开展本行业各类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于钢结构企业的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预算员、机管员、安全员、工艺师,以及操作岗位的焊工、冷作工、涂装工、安装工等,都要按行业标准进培训和考核,逐步做到持证上岗。使他们的知识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行业进步,进行必要的培训势在必行。可行采用面向行业进行培训的方式,也可以直接把课堂设在工厂,做到送知识到车间。
    (4)加强建筑钢结构专家队伍,产、学、研结合进行钢结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组织专家对已有的设计软件和技术标准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修编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建立和完善钢结构技术标准体系和设计软件体系。建设一套功能齐全、实用性强、技术先进的设计软件,提高行业劳动生产率重点开发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软件,用于大幅度提高设计分析的准确性、提高钢结构设计图纸的出图效率,
    (5)大力开发和发展新技术、推荐一批性能好、经济实用的涂装材料、围护板材,使本行业在全国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
    (6)为了进一步推动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提高工程的质量。建议设立“建筑钢结构工艺大师”称号的评选工作,表彰一些为行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在制作安装方面代表国内外先进和领先水平的技术人员。此前我国已经设立了“设计大师”称号的评选工作。
    (7)建立行业诚信体系、自律机制和企业诚信档案,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竞争的集设计、制作、安装一体化的大集团企业,并产生一批著名的企业名牌。
    (8)在加工设备方面,可研制、推广机械手焊结设备,确保特殊工程的焊接质量。通过新材料、新设备的国产化,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技术更新。
    (9)把推广钢结构住宅作为住宅建设产业化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经济按照8%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GDP将达3500美元,社会将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型。这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与挑战。应该说在相当长的段时期内,钢结?的需求将保持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0%-45%。城镇人口将增至6亿以上。将导致大量住房需求,国家提倡建设节能省地住宅,钢结构住宅将是最好的产品之一,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钢结构住宅还不到一千万?,若我国每年6亿多平方米的城镇住宅建设,其中6%采用钢结构,则每年就会消耗几百万吨钢材,将要有几千万平方米钢结构住宅市场。由行业牵头,拟成立钢结构住宅推广中心,联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配套材料生产供应单位,开展项目试点,推广优秀成果,总结经验,充分发挥钢结构住宅的优势,逐步提高钢结构住宅在建设中的比重。
    (10)提高钢结构公司的设计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目前持有轻钢设计资质的企业有三百余家,应严格要求检查设计人员是否到位,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对有关规程规范及软件的使用是否熟悉,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否设立研究开发部门,提倡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11)加强钢结构详图深化设计的管理,目前钢结构详图的深化设计,基本没有任何监管。而详图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钢结构产品的质量和部分用钢量,关系钢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钢结构委员会有必要下大力气,协助政府监管详图市场。通过钢结构详图资质的设置、审核、评选和发放,扶持技术质量高、社会信誉度高的企业,淘汰一些相关劣质企业和皮包公司,全面提升钢结构详图市场的技术质量,维护市场秩序,杜绝恶性竞争。同时也使协会在行业管理方面为政府排忧解难,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促进科技进步,重点研究方向
    1、低层冷弯薄壁型钢龙骨结构体系。重点研究该体系住宅标准化、系列化、产业化问题;如何降低工程综合造价;提出和完善相关的设计理论;节点构件的性能研究;开发新型节能环保轻质高效围护墙体和屋面;隔声和降低噪音的研究、楼板防震颤问题研究。
    2、膜结构用材的国产化研发,实现主要几个品种的国内自行生产,以降低成本,扩大应用面;
    3、新型结构体系方面,重点研究新型构件和新型节点地研制、开发及应用,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要求,如腹板开洞拱形结构,梭形钢管格构柱等;新型张拉整体结构研究,包括索穹顶、弦支穹顶、双向张弦梁、悬吊结构、斜拉结构等以索为主动控制与主要受力的结构体系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紧密合作,注重技术创新,使结构体系更加丰富多彩。膜结构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找形分析、非线性分析与裁剪分析的研究,完成实用的膜结构分析设计软件。联合结构工程、机械工程与控制工程等技术领域,开展开合式结构体系的研究,解决结构运动中的变形与振动控制问题;
    4、大跨度结构的制作与施工安装技术的研方面。重点研究格构式结构体系的连接形式应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螺栓球节点、焊接球节点与钢管相贯线节点外,需要研发新的连接节点形式。研发格构式结构体系的新的制作加工工艺与CAM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保证加工精度。大型格构式结构的计算机模拟预拼装技术。大跨度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张拉技术及计算机模拟跟踪计算以及大跨度钢屋盖整体提升技术等等。
    5、目前就要加快钢结构住宅建筑研究开发、工程试点工作,使钢结构住宅建筑更加完善配套,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产业化水平,提高轻型钢结构房屋工厂CAD/CAM工业化水平。加快轻型钢结构低层住宅的工业化生产及推广应用,尤其是面向地震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努力接近或赶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钢结构委员会将会为此作出更大的努力,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有大的突破。
    五、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协会的重要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代表,在行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业协会具有各类人才的优势,应成为行业技术研发的中心、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的中心、行业协调联络的中心。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如行业技术标准、施工定额、从业人员的技能标准、技术鉴定标准的编制,行业统计、诚信考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和推广,市场指导价的测算,行业的维权,市场摩擦的协调,市场准入的参与,工程质量的把关和技术咨询,行业信息和国内外交流协作等方面,行业协会要主动发挥主导和参与作用。
    十年来,在协会领导及专家的指导下,委员会不仅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自身组织建设方面和其它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委员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例如,在如何调动发挥委员会整体功能,发挥专家组的专长共同开展工作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加快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将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自律管理和协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自律性建设,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与技能,不断加强凝聚力,才能逐步适应职能转移的需要,团结广大会员,更好地为广大会员和行业服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方面,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等待的是崭新明天,“轻舟已过万重山”迎接我们的将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海阔任鱼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以后浪推前浪的不懈努力,以科学发展的前沿思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让美丽的中华大地因我们这一代人的创造而骄傲!让子孙后代为我们留下的绿色家园而自豪!

    注:本文中有关数据参照了蔡益燕、弓晓芸、郭彦林等专家的有关文献
    下载附件: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