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何亚雄:用建筑重拾中国梦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13-04-08 08:58:37 [收藏]
    何亚雄,这位常年生活在海外的建筑师,每年却有一大半的时间行走于中国大地,在那些正在消逝的承载着厚重历史文脉的古建筑中寻找创作灵感。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风格的普遍西化,何亚雄用&l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 建筑师
        何亚雄,这位常年生活在海外的建筑师,每年却有一大半的时间行走于中国大地,在那些正在消逝的承载着厚重历史文脉的古建筑中寻找创作灵感。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风格的普遍西化,何亚雄用“文化自信的沉沦”来评价。

      中国是东方文化体系的主体,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人文情怀,这决定了我们栖身的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特征。今天,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我们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尤其重要。”何亚雄说。

      城市文化应该多元并存、多样共生,事实上,中国建筑的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兼收并蓄的过程,很长一段时期,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获得了片面的强调,这造就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大批“火柴盒”的诞生。80年代后期,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建筑学者率先提出,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性的建筑文化传承下来、发展下去,遗憾的是,这些见解迅速被城市化潮流淹没。近20年来,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后现代建筑日渐兴盛,玻璃幕墙、金属框架、大理石材包裹着的一座座摩天大楼和巨型建筑拔地而起,而真正承载中国历史文脉的中国建筑却几近绝迹。“这是中国城市的悲哀!”何亚雄感叹。

      在海外生活多年,何亚雄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建筑更能体现中国人精神层面的深刻内涵。而西方文化中对中国传统建筑常怀偏见,比如中式建筑太过重视形式感,西式建筑才符合人性需求。他说,这些正是需要我们廓清的误识,“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四合院遵循一个原则:墙高一丈,出檐三分。冬季的太阳偏角大,阳光正好能照进室内,夏季太阳偏角小,阳光被檐口遮挡住,不会把炎热通过窗户和门直接带进室内。中国传统建筑实际上是非常重视实用性和舒适性的,对采光、节能、保暖、通风、起居都有非常人性化的考虑。”无论是北方四合院还是苏州园林,无论是徽派建筑还是川西民居,将人、建筑、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意境,这种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值得推崇。

      何亚雄说,他自己对传承中国传统的理解是“得其神而变其形”。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工艺技术都得到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建筑新材料的广泛运用,建筑师必须与时俱进,中式建筑必须与最新的建筑技术、最新的建筑材料接轨,才能真正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事实上,多年来何亚雄一直在寻找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契合点。“我一直在努力探索怎么样将新东方主义建筑风格,从‘做作’转变为‘自然’。让这些建筑在风格上浑然天成,而不是通过外在元素的叠加来实现。”所谓“自然”,他认为,就是将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结合得更熨贴、更适意。这个过程从刚开始的“由简入繁”到后来的“去繁就简”,现代生活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才会更接近。“西方建筑风格是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丰富起来的,中国建筑的承续也需要一个不断扬弃的历程,中国目前的问题是对传统遗忘得太多、对现代又追崇得太紧。”何亚雄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国不仅应该是文化大国,更应该是文化强国。任何有民族责任感的建筑师、结构师,都有义务重拾中国传统,使之发扬光大。”(赵祥昆)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