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青川模式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10-05-21 12:57:35 [收藏]
青川县作为“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人员伤亡多,救灾难度大,农村、城镇居民住房倒塌破坏严重,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损失巨大。面对“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rdquo
    关键词:震灾 青川 汶川
    青川县作为“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人员伤亡多,救灾难度大,农村、城镇居民住房倒塌破坏严重,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损失巨大。面对“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和“县城原址重建”的任务,青川县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和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措施,重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新模式。

      一、城镇重建--打造川北山水城

      青川在县城重建中,努力打造适合青川的特色城市风格,采取群众自主建、业主联合建、统筹还房建、单位组织建、政府组织建五种模式,分类推进城镇住房恢复重建。

      (一)建立两个中心镇:乔庄镇和竹园镇

      关于青川县城选址方案,本已打算异地重建,迁址竹园镇,后经专家组再三研讨,最终决定还是保持乔庄镇作为县城的基本功能,为青川县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商贸重镇,一体考虑乔庄镇和周边村庄乃至外围乡镇的产业发展。同时,重建后的乔庄镇从单一的县城功能向集休闲度假、商业贸易和特色加工业于一身的山水田园镇提升转变,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而竹园镇在城镇重建中,被定位为成-绵-广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镇,以适当分流部分教育功能和工业企业,减轻乔庄镇的承载压力。这意味着青川县同时建设两个中心镇来承担县城功能,统筹规划、同步建设,以优化功能布局。

      (二)一镇一产业:八镇呈特色

      清溪、木鱼、沙洲、关庄、三锅、姚渡、凉水、房石为青川县的八个重点镇,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统筹城乡,各镇结合当地优势,着重在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方面形成各自特色,做到城镇化和产业化联动发展,有力支撑了乡镇特色产业,解决了居民灾后的就业问题,对百姓生计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清溪--乡村旅游镇。震前,清溪镇阴平村作为青川乡村旅游的示范点,兼具观光农业和民俗文化,但缺乏开发和建设力度,再加之地震灾害,严重制约了青川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灾后重建中,为提升青川乡村旅游发展,依托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清溪古镇,重点发展成为商贸旅游经济及农产品加工特色的小城镇。

      木鱼--山水小城镇。依托良好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区位优势,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商贸、物流、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小城镇,以形成城镇滨水风光带,以景联镇,既注重产业恢复发展,又注重生态景观打造。

      沙洲--水产小城镇。震前,沙州镇位于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宝珠寺水电站库区,耕地及建设用地十分有限。灾后重建为安置集镇及周边村民,援建指挥部开山造地130亩,并依托白龙湖旅游与景观优势,重点发展水产加工和特色旅游经济的小城镇。

      关庄--农家旅游山水镇。震前,关庄镇是川北长毛兔种兔基地,地震时遭受重创,援建指挥部决定发挥绍兴在长毛兔产业上的优势,在关庄打造长毛兔科研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并依托东河口地震遗址和金唐旅游线,形成以农家旅游业、农副产品产业基地及山水风光型旅游服务城镇。

      三锅--观光农业镇。利用灾后重建之机,依托三锅镇农业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特点,建设三锅林业综合示范园。通过大学、农业专业协会、基地、企业和农户共建机制,实施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重点建设成为特色旅游产品基地和观光农业园区。

      姚渡--边贸旅游镇。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加快“乔庄-姚渡”特色产业带培育,依托“鸡鸣三省”的区位条件和当地资源,重点发展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建设川、甘、陕边贸旅游城镇。

      凉水--农家民俗文化镇。震前,凉水镇产业较为薄弱,村民生活困难。震后,根据统筹城乡,建设新农村思路,依托交通、林业和沿江景观优势,在特色农业、畜牧和农家旅游上找出路,重点发展成为集旅游、物流、民俗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小城镇。

      房石--边境贸易镇。震前,房石镇是个美丽宁静的山镇,以发展林业森林蔬菜为主要产业。震后,依托当地林业资源优势,房石镇大力发展工业林、中药材和森林畜牧等产业,重点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县域重要的边境贸易城镇。

      二、农房重建--优化布局建设新农村

      青川县把地震灾后重建作为一次改善农村面貌、提升人居环境、发展起跳的重大机遇。以“安全、经济、实用、节地、特色”作为农房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依山傍水、显山露水、随形就势、错落有致”的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统建与自建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川北特色生态环保的新家园。

      (一)特色风貌:打造川北民居房

      在农房外观风貌方面,青川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突出“小青瓦、灰白墙、人字顶、木栏窗”的川北民居特色,并统一房屋朝向,依山傍水,背靠大山,面向河川,打造生态旅游走廊。在建房模式方面,大力推行建设速度快、成本低、抗震性强、风貌统一的木架房、钢木房和轻钢房,其中半山以上为传统穿斗木架房,要求每个乡镇上述三种结构的农房比例必须达到60%以上,成为了青川农房重建的一大特色,同时又达到了省工、省钱、抗震的目的。

      (二)重建规则:因地制宜,优化布局

      青川县在农房重建工作中,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优化建房布局。

      围绕资源分散建--就近安置,产业为先。即把农房选址与恢复生产、发展产业综合考虑,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山林资源就地取材,又沿袭习惯的生产生活方式,保存传统的地缘文化和民族特色,就近就地分散安置建房。

      围绕城镇集中建--三化联动。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的原则,采取群众自愿、政府协调、企业运作的重建方式,对地处高山、路险,远离城镇的受灾农户,实施“下山迁移”工程,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建设。

      (三)异地重建:联户联建、统规统建

      在板桥乡、骑马乡、关庄镇、青溪镇异地集中安置点,采取了统规统建模式,既节约了资金,又节约了土地。针对建材缺、运距远、劳动力少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行“联户联建”模式,有序推进农房重建工作。市援建指挥部为解决土地稀缺和农房重建之间的矛盾,坚持集约化利用土地的原则,按照“以原址重建为主,集中建房为辅”的工作思路,采用阶梯形集中建造,建筑形式统一为木结构立面外观,以达到低成本、高工效、抗震强、实用美观的效果。

      (四)新生果园新村:黄坪乡枣树村

      青川县以枣树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社,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精神风貌水平,打造“大枣树”。在宁波市援建队伍的帮助下,一方面保留“人字顶、小青瓦、白粉墙、木栏花窗”的当地特色,另一方面请来宁波市规划院,为枣树村量身定制,注入新农村概念,每家每户都有小庭院、花草、白色护栏和路灯。在环境治理中,把以前脏乱差的“桥头堡”变成了美丽舒适的休闲广场,让大人小孩有了休闲玩耍的好去处。再加上枣树村有养殖土鸡,种植枣树、茶树的传统,村民在此开起了农家乐,慕名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真正做到了发展产业和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

      三、产业重建--三产联动,持续发展

      近年来,青川县以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为方向,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强力实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形成了以森林蔬菜、森林畜牧、森林工业、生态水产等四大农村特色产业,并培育和扶持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但在5.12地震中,这些产业的基础设施、产业基地、产业化经营和服务体系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于是,在灾后特色产业恢复发展规划中,使农业资源完全恢复到灾前水平,产业层次跨越提升,并将其建设成为全省生态建设、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亮点。

      (一)提升农业特色产业

      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震前,青川县农业产业化在全市位居前列,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震后,青川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借助浙江市场意识和支援帮扶,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以食用菌、茶叶、核桃、油橄榄、有机水产、生态畜禽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为核心,建立五个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并着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各乡镇依托各自农业资源优势,包装成农业产业项目,汇聚多方力量完善基础设施,成了破解销售瓶颈和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参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促进工业平稳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化。青川县重点培育一批加工开发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并打造出七佛贡茶、青川黑木耳、青川油橄榄、青川土鸡、白龙湖有机鱼等品牌。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型模式,增强青川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以做大做强青川农业特色产业。

      搭建工业产业扶持的平台。青川对工业产业恢复发展主要表现在产业园区建设,如川浙产业园、竹园黄沙工业园,正在极力打造浙商产业园等。在重建过程中,主要针对矿产、五金建材、化工材料、电子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承建产业转移,提升造血功能。

      (三)借机推进旅游业发展

      结合青川特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业。青川县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震受灾惨重,浙江在对青川灾后重建的援建工作中,重点打造地址遗址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和古城休闲旅游产品,其中包括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和青溪古城改造,以川北民居为特色的民居改造、伊斯兰教民俗街打造。

      结合农房重建,发展休闲旅游业。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完成了黄坪乡枣树村、青溪镇阴平村、凉水镇凉华村等“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建设,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民俗文化紧密结合,以推进旅游业恢复恢复和升级。

      四、对口合作援建--产业升级

      浙江在地震发生后立即成立了支援青川恢复重建领导小组,派出救援队伍深入一线,积极参与救援,而且在两年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对城区功能恢复,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生计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输血造血相结合。浙江省依托广元独特的比较优势和良好的承接条件,投入修建了川浙合作产业园,并组织浙江企业到灾区考察和洽谈项目,加大力度宣传承接产业转移各项政策措施,通过招商引资省内外工业企业,以加快工业平台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心。同时,积极引进和发展灾后恢复重建与国家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既有利于加强两地产业合作,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又有利于促进青川灾后恢复重建,还能推进广元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对口援建逐步迈向对口合作,达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推进工商企业恢复生产。浙江省还积极实施一批工业企业恢复生产项目,支持企业抢修厂房、重置设备及拓展市场,安排援建资金等。通过在杭州等地的大型超市设专柜、提供浙江农博会免费摊位等形式帮助青川农副产品拓宽市场渠道。同时还重点扶持了一批日用品超市、建材市场、物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及多家农资连锁店,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在5.12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两年工作中,青川县在浙江省大爱无私的对口援建下,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为基准,城镇重建、农房重建、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青川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