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关注“萧山现象”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09-12-23 10:01:36 [收藏]


      萧山日报深圳30日电 今日,风雨兼程数载的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终于叩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至此,我区以IPO、买壳等多种形式,在国内外市场上市的企业已达13家,一个全方位的“萧山板块”已基本形成。

      一个区,短短几年培育出13家上市公司,这在全省县(市、区)中独占鳌头,在全国县域经济中也极少见。这一独有的“萧山现象”已在中国资本市场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

      13家上市公司形成“萧山板块”

      近年来,活跃的萧山民企向资本市场发起了进军。机械、纺织、包装、钢结构等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始搏击资本市场。

      主攻国内主板、瞄准境外、寻找收购兼并、兼顾买壳借壳等多种方式,为萧山民企上市铺出了一条多彩之路。

      2004年11月10日,杭萧钢构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2.81亿元,使我区在核准制条件下,国内首发上市终于实现零的突破。2004年,传化股份和航民股份分别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和上交所挂牌上市。今天,随着东南网架的加盟,包括1994年上市的万向钱潮在内,我区国内上市的企业已达5家。

      上市的路不止这一条。收购、兼并、买壳上市等多种方式,也是一条捷径。莱茵达公司收购辽房天29.4%%的股份,一举成为上市公司。而万向更是屡屡挥出大手笔,先后成为洛克福特、承德露露和华冠科技这三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此外,传化集团、汉帛(中国)有限公司都先后出手,控股国内大企业。

      境外上市,也为融资拓宽了渠道。2005年10月,浙江友成塑料模具有限公司设在海外的“友成控股”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2006年1月,浙江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募资7910万港币。

      “萧山板块”带来新活力

      有效的资本经营,“萧山板块”为萧山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萧山板块”的有效运作,为我区经济发展构筑起强大的资源优势。13家企业通过股票上市,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目前筹资额已达21亿元,为企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低成本资金支持。同时,上市公司依托强有力的产业组织能力,通过投资、收购、兼并、参股或控股等方式,迅速做大市场,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有的进入新的市场和新的产业,有效地推动了萧山的产业升级。像万向集团,上市前单一从事汽车零部件这一行业,现已向太阳能、农业等行业进军。“萧山板块”的有效运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萧山的上市公司凭借资本市场提供的强大的资金优势,购置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技术扩展能力增强,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主导产业规模扩张的动力。资本市场的压力,促使上市公司产业提升和转换步伐加快。如传化集团,进军生物农业等高科技行业,成为萧山经济的新亮点。

      在萧山民企中,一个拓展资本市场求发展的高潮正在掀起。与此同时,该板块的运作,还推动了地方政府的体制改革,促使政府转换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和部门成为地方经济的有效推动者。目前,区委区政府为了加大推进“萧山板块”的力度,专门成立了区政府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机构设在发改局,专门指导和引荐萧山民企步入国内外证券资本市场,为企业上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萧山板块”背后的“萧山现象”

      一个区,短短几年培育出13家上市公司。这个在全国县域经济中极少见的“萧山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关注。

      丁敏哲,浙江省政府金融办主任,资本市场资深专家,谈及“萧山板块”时语出惊人:“‘萧山板块’,已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元素。”

      “萧山现象”,为萧山民企突破性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最早涉足资本市场的万向集团,带来的成功不言而喻。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发出感叹:万向真正壮大是从上市开始的。有此同感的还有传化集团总裁徐冠巨。他说,私营企业的发展最终要走向社会化,从个私企业成为社会企业。

      “萧山板块”,推动了企业的制度创新。传化等企业通过上市迅速成长为规范、成熟的公司制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传统民营企业快速摆脱早期推动其成长而现正成为束缚其发展的机制上的弊端,在改制中脱胎换骨,实现超越。

      不仅仅是企业,连锁带动的,是整个县域经济的提升。丁敏哲说,一个区,有13家上市公司,充分表现出当地的经济发展非常有特色,不仅注重量的提高,更注重质的提升。上市,提升了一个区域经济的产业链,扩大了经济总量,同时显著提高了地区的竞争力。

    转自:中华纺织网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