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为重大工程买“寿险”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09-12-23 10:01:36 [收藏]

      一份科学设计的保单,管理着重大工程“一生”的风险,而且是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一路呵护。这在国外建筑界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在我国,这些理所当然却似乎有些“先天不足”。比如对工程寿命非常草率的是,承保时常常仅凭建筑公司的一份基本风险评估表,保费的收取,也只是通过保险人与投保人“友好”协商。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第59次工程科技论坛上,许多院士专家指出:要为重大工程买一份科学合理的“寿险”,还有很多功课要补。

      设计标准过低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陈肇元指出,以一般房屋建筑工程为例,按照我国结构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物实际使用年限,总体上不能满足所规定的5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有许多工程不顾功能和业主的要求,取规范的最低要求作为惟一标准。这些标准常常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比如,我国规范规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总体上只有国际通用标准的1/2,由钢筋锈蚀决定的使用寿命只有国外的1/4至1/3。又比如,我国规范的保护层厚度过薄,一般不能满足防火要求。我国工程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总体上偏低,即使以同样的地震加速度作用设计,按我国规范设计出来的结构抗震能力仍偏低。

      国内近年建成的大型纪念性、标志性建筑,同样很少有人主动地关心它的“寿命”。不少都按最低的设计使用年限设计,没有一个长于100年,而英国的要求是200年。问题更严重的是,在一些建筑设计竞标中,胜出的常常是奢侈、豪华、奇异的外表,结构安全性的内在高标准质量需求往往被忽视了。“结果,外国设计的不合理的结构形式,由中国的设计部门完成结构施工图,按照低标准的荷载标准值、抗灾要求与安全系数施工。”陈肇元担忧地说。

      年代差别悬殊

      陈肇元院士的另一个担心是,不同年代建造的建筑物,结构安全性设置水准和耐久性的要求千差万别,有可能给今后推广房屋保险带来困难。仅以房屋楼板使用荷载设计值为例,上世纪50年代前,办公室和宿舍楼板的设计值是400公斤/每平方米;上世纪50年代初学习前苏联时是320公斤/平方米;1958年“大跃进”后为210公斤/平方米,沿用至今。而国际通用的设计值是400公斤/平方米。

      事实上,我国现存建筑物的质量,与其建造时期有很大关系。建国前正规建造的工程都按当时的国外技术规范设计,安全和耐久性标准甚高。据统计,上海按正规设计、施工并建成于1936年前的80栋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物中,有90%以上至今仍在使用。建国初期建成的房屋质量也比较高。到1958年“大跃进”运动后,设计安全质量大幅降低,以致后来几十年内修建的房屋,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上无法与国际通用标准相比。

      据了解,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和建筑工程学部和上海院士中心共同承办的峰会论坛,主题是“重大工程全寿命机制探讨――工程风险与保险”。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