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钢铁重组调查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09-12-23 10:00:50 [收藏]

    今年2月,坊间开始流传“国开行与河北省国资委首创钢铁产业投资基金模式来解决冀南钢铁重组”的消息。

    河北省国资委一位官员对《证券市场周刊》否认了这个消息,他表示,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方案,“冀南钢铁重组”仍然停留在“研究课题”的层面。

    “如果这套方案不能在今年上半年付诸实施,那么这套方案实施的价值基本就不存在了。”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套方案的特点就在于避开矛盾,分步走,成立产业基金、赎买民营涉钢资产、邯钢产业升级、2008年邯钢集团整体上市,环环相扣,只有3年的时间,非常紧迫。”

    事实上,当无数民营钢铁企业面临死亡还是重生的艰难选择时,邯钢也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一位走访过邯钢的专家表示:“邯钢独立生存的信心越来越动摇了,中层对被宝钢收购持欢迎态度,现在高层也有所动摇了。”

    “冀南旧事”

    据悉,这个重组方案的第一步是由国开行拿出200亿和河北省国资委(以邯钢以外的石钢、刑钢以及各矿务局资产股权出资)设立“钢铁产业投资基金”,国开行占60%(见图1)。

    国开行投资局一位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流传出去的方案只是众多参考意见之一,无论河北省国资委还是邯钢集团,都没有就任何一种重组方案与国开行协商,至于资金方面,因为他们尚未提交方案,所以无从谈起。

    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这样一段历史:最早时候,国开行为了涉足投行领域,希望成为河北省的财务顾问,曾提出拿出400亿政策贷款来重组河北省国资,这包括钢铁和钢铁以外行业。

    大概考虑到这个背景,方案设计者想到了国开行拿出400亿元的一半,即200亿来重组钢铁,也许是一件可能的事情。

    2005年,国开行请了两家著名投行来设计方案,除“产业投资基金”模式之外,另一个方案涉及跨省兼并,这套跨行政区域整合的方案,涉及几家外市、外省的上市公司,需要邯钢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来,而无论邯钢集团还是上市公司邯郸钢铁(600001),都没有这样的财力。

    不仅如此,这两家中介还面临一个尴尬:无人支付中介费用,同时他们越来越发现很难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案。知情人士称,邯钢不愿意为重组支付任何费用,他们倾向于不掏钱,事实上也没有钱,而河北省国资委也不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

    “在第二次联席会议时,有一家投行就退出了。”知情人士说。

    上述国开行人士表示:关于河北南部钢铁业重组,国开行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双方并未签署财务顾问协议。 “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冀南钢铁重组’如何定位――是成为宝钢这样以不断并购为目标的巨头,还是定位于京津唐产业群的一分子?”

    “邯钢学步”

    在邯钢何去何从的问题上,表面上的静默下蕴藏着巨大的风暴。首钢南迁河北北部后,首钢与唐钢在曹妃甸合资建设1500万吨精品钢企业,首钢占51%,唐钢占49%。

    对这一事件,业内的共识是:合作为以后首钢并购唐钢埋下了伏笔,由首钢来重组北部钢铁业,已无悬念。

    “河北北部已经是国资委央企的地盘,不在河北省控制之内。”随着北部新唐钢集团(唐钢整合了宣钢、承钢等)挂牌,京津唐钢铁产业圈已经初具雏形。

    要达成“钢铁立省”的目标,河北省只有倚重邯钢。但是,无论从产品技术还是财力来看,邯钢都不具备并购者的能力。另一方面,邯钢也不甘屈居人后。于是,河北省国资委与邯钢集团达成了一个默契:引入长期资本来解决增量(邯钢产业升级)与存量(淘汰落后产能)问题。

    “2009年以前,邯钢集团要拼出2000万吨以上产能,时间非常紧迫,而即使按照方案中的步骤按部就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位并购专家认为。

    同时,一系列政策、资源、市场方面的因素,使得“冀南钢铁重组”面临的限制条件越来越苛刻。事实上,邯钢的资金确实捉襟见肘。

    2003年,邯钢集团13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上马时,投资金额预算为44亿元,其中24亿为建行、工行等银行的贷款;

    2004年,邯钢集团的上市公司邯郸钢铁净利润只有7.8亿元;

    2005年12月31日,被邯钢职工简称为“新区建设”的《邯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总体规划》,正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新区建设”预计总投资193亿元,据说这其中100亿是银行贷款。

    “如果在2010年之前滑出前10位,意味着丧失独立生存资格。”一位专家解读。而实际上,从2005年中国钢铁企业的排名来看,邯钢集团已经排在第11位,前有宝钢、武钢、鞍钢、首钢、唐钢、马钢、华菱、莱钢、济钢、沙钢等(见图2)。

    “扶不起”的并购

    “这个方案也只是给了邯钢一个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能否获得长期资本支持,并加速产业升级,在短短几年的时间赶上来,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对邯钢来说,没有发展的方案,只有活命的办法。”

    邯钢地处冀南地区,有着丰富的铁矿石储备,背靠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交通相对便利,可谓华北钢铁业一颗重要的棋子。但是一位业内专家认为:综合来看,邯钢具有被并购价值,但却不具有并购者的能力,无法承担如此重任。

    早在2004年宝钢股份(600019)宣布增发50亿A股时,市场就传闻宝钢有意收购邯郸钢铁和马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808)。这种猜测确实有一些道理:如果没有邯钢的存在,那么对于宝钢来说,在邯郸设厂,符合宝钢的战略布局。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你不能忽视地方政府和企业高管的利益,别忘了,政府也是市场中的重要参与主体,而且是举足轻重。”上述专家认为:河北省的问题是,缺少绝对主力,唐钢与邯钢都是二线钢铁龙头,谁也不服谁,在人事安排上很难协调;另外,两家企业产品线高度重叠,缺少互补性,如果勉强凑在一起,那么邯钢需要做出较大牺牲。

    不仅如此,就邯钢的高层而言,如果放弃独立生存,选择一个靠山,那么选择宝钢也比选择首钢好,首钢和唐钢已经在河北曹妃甸成立了1500万吨的合作项目,邯钢加入进来,也只能“坐第三把交椅”。

    “许多地方的钢铁老大都是独立王国。”他说。河北省也一样,在南部钢铁重组这件事情上,也不是河北省国资委说了算,而是在邯钢点头的基础上设计方案。

    “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的重组方案中,河北省国资委和邯钢都不需要拿出货币资产,无疑最接近双方的想法。但是,国开行未必乐意接受。

    现在,邯郸钢铁市值仅64亿元,股改后,按照现在的“10送1股”的股改方案,邯钢集团的股份下降到65%左右,考虑可转债如果全部转股,可能下降到50%左右。国开行拿出200亿,最终得到的是邯钢集团整体上市后的20%股份,也就是说,邯钢集团的市值要达到1000亿,是现有的邯郸钢铁市值的15倍。这样的几何级增长,似乎有些不切实际。

    取舍之间

    河北省是全国的钢铁第一大省,却正在为实现“钢铁强省”而苦恼。

    河北省迎娶了首钢之后,首钢的税收问题如何协调,曾经是焦点之一。但据记者了解,首钢的税收对河北省并无特别大的优惠,所得税全部上交财政部,流转税河北与中央三七开。

    如果首钢最终重组了唐钢、邯钢,新的钢铁集团毫无疑问是中央企业。这就意味着河北省将失去相当大的一笔财政收入。

    银河证券研究员田书华认为,钢铁业重组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问题,因为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的税收如何归位不一样,另外就是职工安置问题。

    2005年鞍钢与本钢的联盟曾被业内传为美谈,但春节后即传出“本钢借股改整体上市”的消息。“本钢整体上市,意味着联盟可能面临'整而不合’的局面,即使最终实施整合,成本和整合难度都大大加大了。”一位业内专家说。

    分析原因,有人指出:“一个是人事安排上考虑不够周全,没有顾及本钢高层的想法;另一个可能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冲突使然。” 中央与地方利益冲突中,并不是简单的两个主体之争,省、自治区、市、县、乡、镇,都有各自独立的利益。邯钢新区建设完成后,预计到“十一五”末,邯钢本部将形成年产744万吨的板材生产能力,这对于邯钢来说是一大步,但和其他行业巨头比,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对邯钢是“保”还是“放(任)”?对置身事外者,特别是宣扬市场经济的人士,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利益相关者,却是一个艰难的命题。

    背景:结构调整 “破立”两难

    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升级、资本支持,这是中国钢铁良性循环的三要素,而其中,淘汰落后产能是最棘手的问题。

    在邯郸市,除了邯钢以外,清一色都是民营企业。一些民营企业生产地条钢,用回收的废钢回炉加工,没有维护成本。这些地条钢标号不统一,基本都是用于农民建房之类。

    一位民企老总说:“靠市场竞争方式来淘汰我们,根本不可能。”

    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不外是融资、土地、环保评估几个环节来卡。但这些民企根本没有银行贷款,所以融资一关没用;至于土地,只要搞定地方政府,用拆、分立项的把戏,也很容易过关;环保评估,这在国内本来就不太严格,就更不在话下了。

    总而言之,这一套办法本来就只能对付计划内的企业,对计划外的民企,基本无效。

    如果用赎买的方式,邯钢无力承担庞大的费用。“通常,他们只愿意支付一个机会成本,每吨300-500元,这种补偿微不足道,民营企业根本不会卖。”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武钢把同省的鄂钢吞并了。也不可能把低端、附加值低的产品线立刻停产,而是要用2-3年实现产品线转化、升级。”一位并购专家说。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