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重组:须用“猛药”治“顽疾”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09-12-23 10:00:38 [收藏]


    当2004年4月---5月间一个月之内钢材价一落1000多元的市场惨象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忆扰新,甚至一些赔钱的经销商大户至今仍惊魂未定的时候,从2005年4月开始,国内钢材价格又一路下跌,就连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板材也未能逃脱,甚至跌幅更大。钢材市场价格这种整体进入下行通道的态势,不禁令人惊讶,更令人难以理解,有人认为“目前的价格下跌严重干扰了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价格暴跌,”并高呼“扭转钢市颓势已成为当务之急”。至于原因是“产能过剩”,还是“人为炒作”,更是争论不休。但有一个深层原因,所有各方认识都是共同的、一致的,即: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太低!
    一、比较分析

    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全国有4992家钢厂,按2004年全国钢产量27245.63万吨计算,平均每家企业钢产量仅为5.46万吨;按国家发展改革委掌握的全国共有871家钢铁生产企业,其中产钢企业264家计算,平均每家产钢仅103.2万吨。我国最大的产钢企业上海宝钢集团为2141万吨,排行第二的鞍钢集团为1133.33万吨,而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米塔尔公司钢产量却为5800万吨,排行第二的阿塞勒公司为4690万吨。由此比较,钢铁产业集中度低是与我国这个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不相称的。据国外专家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某个行业前4家企业市场集中度若低于40%,市场就会出现过度竞争,供求关系和价格也会随之大幅度波动。对照我国多而分散且规模偏小的钢铁企业,我国钢铁企业在2004年4、5月间和2005年4月以来,相互竞争,导致钢材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局面,正应验了国外专家的论断。可以说,今年4月份以后的钢价大跌,既有产量增长速度大干需求增长的原因,更有钢铁产业集中度过低而引起过度竞争的原因。

    国际钢材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呈比较平稳状态,到4月份之后,也曾出现持续下跌的现象,但到8、9月份即已缓慢回升,我国钢材市场为什么不能出现这种走势呢?

    答案是明确的。2004年美国的前4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美国总产量的65%.日本的前4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日本总量的75%等。这些国家的钢材生产供大于求时,都可通过有效限产、协调价格,使产需关系基本保持平衡。而我国前4家钢铁企业宝钢、鞍钢、武钢、首钢2004年产量之和为5052.68万吨,仅占全国总量的18.54%。如此低的产业集中度,谈何控制、协调、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呢?如按全国40%的钢产量计算为10898万吨,而目前,宝钢、鞍钢、武钢、首钢、马钢、唐钢、沙钢、华菱集团、济钢、邯钢、莱钢、本钢、包钢等13家的钢产量总和数11208万吨,这才超过4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企业重组联合的任务是何等的繁重而又何等的艰巨!

    二、主要危害

    钢铁产业集中度低,不仅仅影响钢材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样还带来盲目扩大投资而重复建设,使大部分钢铁企业因为规模小而很难涉足高质量的板带生产领域,其较低的决策层次和近似的生产加工,造成了大批钢铁企业对市场热点的同步追逐、同构化建设,愈加容易形成低水平的扩张和发展的较大波动;同时,因企业多而分散、小而分散,难以控制,又容易造成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规模效益低;并且在全国形成不了引领和主导市场的规模能量,缺少领军企业和领导人物的带动,致使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缺乏应有的竞争力而导致整个国家钢铁业综合竞争力下降。

    三、重要启示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当前几年国家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力、中国航天等支柱性的大产业都组建了全国性的大公司、大集团。当时,国家也明确支持中国钢铁组建大公司,但是,中国钢铁、中国煤炭等大产业却都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未能组建起全国性的大公司、大集团。事过不到10年,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得到充分发展时,中国钢铁、中国煤炭行业因产业集中度低,在近两三年中市场波动就大一些,就多一些,低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就严重一些。当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是依靠行政手段“拉郎配”,还是依靠市场化运作推动重组联合的争论时,经上海市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宝钢、上海钢铁和梅山钢铁的固定资产全数无偿划拨中央,由国务院委托宝钢经营,于1998年11月组建了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并利用两年时间,通过总体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92万吨,分流安置富余职工5万人,原有的10家亏损企业也逐步全部扭亏为盈,使产品结构调整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接着又用三年时间整合企业发展战略,形成四大专业化生产区域。上海宝钢集团在组建后的第一年即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684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到2003年销售收入即达1204亿元,实现利润131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76%、7.73倍;上海宝钢集团组建后,仅用5年时间,到2003年底即进入全球企业500强序列,排名第372位。今天再回头来看宝钢与上海钢铁、梅山钢铁重组联合的路子,我们都会说这条路走对了。

    近些年来,中国钢铁企业积累起来的产业集中度过低的“顽疾”,只有用“猛药”来治。根据我国的国情,笔者十分赞成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004年底提出的“对于中央企业不能在规模上进入本行业(全国)前三位,就要进行重组”,并安排2005年中央企业资产重组的目标是培育和发展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国务院国资委这个重大部署意见和上海宝钢集团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市场竞争中,作为钢铁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同样也应该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去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政府出资人的意志,去推动国有钢铁企业跨省份跨区域的大重组、大联合。尤其是面对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和国内钢材市场连续两年大波动的经验教训,应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首先应存国家和省级推动中央国有钢铁企业和省属国有钢铁企业进行大重组、大联合。笔者认为,只要国家和省一级有关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出资人的主动性,积极推动国有钢铁企业重组联合,就必然能引导和带动全国钢铁行业的钢铁企业加快重组联合步伐,迅速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