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农房重建期盼及时雨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09-12-22 21:00:36 [收藏]

    记者刚从经历了重创的四川灾区采访回来。在不少受灾的村落,民宅四周仍是瓦砾成堆,男女老少眼神里充满了愁苦和期待。
      缺资金,缺建材,更缺能指导、帮助自己合理建设永久性住房的专业人才,因此,灾民们重建家园的步子迈得并不大。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文件,要求各对口支援省市的建设主管部门,派遣技术人员到各受灾地区帮助农民重建住房。对等待重建的重灾区来说,这个及时的动员令,无异于大旱之后的一场甘霖。

    农房重建
    灾民仍无法避免盲目施工

    “我们根本不知道农村建永久性住房的国家或地方标准,比如圈梁钢筋应该是多粗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该是多少,砖的强度是多少,房屋抗多少级地震才算安全等等。”一位家住绵竹市玉泉镇槐树村的老农对记者说。
      在绵竹市孝德镇桐麻村,记者看见一户农民正在自家宅基地上用清一色的红砖建造新房。房子已经砌到5.4米高,4间屋的面积加起来足有120平方米。但记者发现,新房地基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搁置地圈梁,而且墙体仅有12厘米厚,与国家规定的24厘米的厚度相去甚远。记者找来这家户主赵旭,他连连诉苦:“什么?我花了5万多块钱,造的还是个危房?我该怎么办呢?我就是个种田的,后来到镇上开了家小美发店,对建房知识一窍不通。现在找个泥水匠都很费劲儿,懂行的技术人员更难找了。你说,我能上哪儿去找人咨询?”
      像赵旭这样的例子,在记者走访过的地区有很多。


    监督指导
    地方主管部门力不从心

      记者将这些所见所闻转告给绵竹市建设局局长王锐,得到的是王局长无奈的回答。“绵竹市建设局在职人员只有30人,除了主管城乡建设,还要统管供水、市政和公共汽车运营。一大堆的事情都等着人去处理,人手奇缺。以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为例,整个局里只有4个人负责。绵竹市幅员1245.3平方公里,有19个镇、2个乡,4个人根本管不过来。负责建筑业管理的人员更少,仅有2人。我们真的是分身乏术,正希望通过媒体呼吁一下,灾区重建急需地质勘察人员、施工监理师、规划设计师、项目经理、建材检疫人员和工程预算师、泥水匠、水电工这8类技术人才。”王局长说。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不是已经下发了一个文件吗?”记者说。
      “我至今还没有见到这个文件,也没见到对口支援省市的技术人员到岗。迄今为止,刚才我说的8类建筑人才在绵竹市仍然有极大的缺口。”王局长道。


    求贤若渴
    8类专业人才奇缺

      随后,记者找到从江西省建筑设计总院退休多年、目前正在灾区给灾民做义务设计的高级结构工程师陈万里老先生。陈老也向记者反映了同样的问题。“除了8类人才紧缺外,我觉得灾区还需要在大专院校学过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人才。哪怕是学过一点结构工程的中专生,在灾区也有用武之地。在灾区农村,熟悉建筑结构的专业人才紧缺。没有懂得建筑结构的工程技术人员指点,农民造永久性住房很难保证房屋的抗震性。”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带队在绵竹为灾区人民做义务设计的广州艺邦投资股份有限集团公司董事长余静赣博士。他告诉记者,绵竹的自然村落有很多,而且各具特色。但遗憾的是,由于当地政府缺少相应的规划与设计人才,尤其是学工民建的特殊人才,他们只能以不变应万变,给农户一个统一的建房样板。这样的方案一旦实施,这里的景致就只有一种风格,无论走到哪儿都一模一样,不但开发不了旅游业,搞得不好,还会让上了年纪、记性不好的老人找不到自己的家。因此,他准备近期再派遣一支200人组成的技术队伍,到每个村落免费为当地农户设计农房。

    动员令发出
    农房重建有望解燃眉之急

      绵竹市作为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究竟有多少农房和民房待建?如何保障永久性住房的抗震性?绵竹市政府副秘书长邓强告诉记者:“我市农房在地震中损失惨重,倒塌和严重损坏的达63万余间,近13万农户无家可归。”
      记者进一步向邓强了解《关于派遣技术人员指导汶川地震在后农房重建的通知》的落实情况,邓强告诉记者:“我只是听说有这个文件,还没见着文件的正式文本,所以你的问题我无从谈起。无论如何,我们这里确实严重缺少建设人才,尤其是紧缺懂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既然上级发出了动员令,我们也由衷希望,更多的建筑专业人才来帮我们一起共建家园。”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