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转型升级: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什么

作者:建筑钢结构网    
时间:2014-06-11 20:25:08 [收藏]
——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如福 这是来自于某施工企业的真实数据,折射出我国许多施工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施工总产值逐年增长,
    关键词:建筑业 先进 企业
    ——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如福  

     

            这是来自于某施工企业的真实数据,折射出我国许多施工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施工总产值逐年增长,而利润率却逐年下降,甚至由2008年5.5%的利润率降到了2012年的1.1%。

            另一组权威统计分析资料显示:中国建筑企业平均业务规模已经与国际先进企业业务规模相当,甚至稍高于国际先进企业,但就资本市场而言,国际先进企业平均市值规模是中国企业的2倍。

            问题和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向国外学什么?日前,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内资深专家、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信息化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如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提出:借鉴国际经验,加快转型升级,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

            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给建筑业快速发展带来宝贵的发展机遇,近些年来,国家基本建设形势较好,建筑施工任务充足。“业务规模扩张已经不是中国建筑企业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黄如福说,“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盈利能力,这才是最为紧迫的问题。”

    他将旗鼓相当的中外两大建筑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和法国万喜集团公司(简称“万喜”)做了对比分析:2010年,中铁业务量是4737亿元,万喜的业务量是2842亿元,中铁的年产值比万喜要大得多。但在资本市场上,中铁市值是455亿元,而万喜的市值是1789亿元,差距巨大。

            差在哪里?黄如福认为,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发展的瓶颈是:忽视“按制度走流程”的重要性,许多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制定的制度,往往采取变通的方法执行,而不是按照制度本身的流程严格执行,造成制度和按流程执行的严重脱节。企业管理标准化程度低,执行力差。“中国施工企业要升级,”黄如福说,“首先要升级我们的思想,升级我们的管理,不仅要在策略上、战略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他认为,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升级企业管理是必由之路。

            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宝贵机遇期,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与此同时,这一阶段也是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突出期,这个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压力不断增大。根据国际先进经验以及赴英国考察学习成果,黄如福提出,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以节能减排为主旨,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采用这种生产方式的关键要聚力提升企业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推进、互动发展。”黄如福说。

            他同时强调,新型建筑工业化,我国不能盲目建设、自由发展,尤其是“建筑创新科技园”、“建筑工业园”或“预制件厂”。要建设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顶层设计。不要“一点点大的地方”,为了“政绩”、为了“GDP”,或为了暂时的发展,也去建个什么“建筑工业园”或“预制件厂”。

            顶层设计确实也有人在“喊”,但是,究竟谁来做、谁来管、如何落实?“够格做这个顶层设计的至少应是省级以上的授权管理部门,而且顶层设计必须做好统一规划,按照资源、成本以及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点;制定标准(绿色建筑、材料标准评估体系)、统一标准。有了标准,凡是符合标准、达到标准要求的方可立项建设,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许建设。”黄如福说。

            他强调,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从现在起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要确定顶层设计的组织和责任,强化规划建设,不要哪里有积极性就在哪里建,哪里积极性大就在哪里多建;其次要加快绿色建筑、材料标准评估体系的研究和建设,或者引进;最后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工程、住宅工程、医院、学校、多层建筑等必须达到什么标准,或按照什么标准建设。例如,多层房屋建筑工程,必须采用环保节能材料,实现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


    ——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如福  
     

            这是来自于某施工企业的真实数据,折射出我国许多施工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施工总产值逐年增长,而利润率却逐年下降,甚至由2008年5.5%的利润率降到了2012年的1.1%。

            另一组权威统计分析资料显示:中国建筑企业平均业务规模已经与国际先进企业业务规模相当,甚至稍高于国际先进企业,但就资本市场而言,国际先进企业平均市值规模是中国企业的2倍。

            问题和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向国外学什么?日前,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内资深专家、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信息化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如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提出:借鉴国际经验,加快转型升级,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

            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给建筑业快速发展带来宝贵的发展机遇,近些年来,国家基本建设形势较好,建筑施工任务充足。“业务规模扩张已经不是中国建筑企业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黄如福说,“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盈利能力,这才是最为紧迫的问题。”

    他将旗鼓相当的中外两大建筑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和法国万喜集团公司(简称“万喜”)做了对比分析:2010年,中铁业务量是4737亿元,万喜的业务量是2842亿元,中铁的年产值比万喜要大得多。但在资本市场上,中铁市值是455亿元,而万喜的市值是1789亿元,差距巨大。

            差在哪里?黄如福认为,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发展的瓶颈是:忽视“按制度走流程”的重要性,许多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制定的制度,往往采取变通的方法执行,而不是按照制度本身的流程严格执行,造成制度和按流程执行的严重脱节。企业管理标准化程度低,执行力差。“中国施工企业要升级,”黄如福说,“首先要升级我们的思想,升级我们的管理,不仅要在策略上、战略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他认为,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升级企业管理是必由之路。

            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宝贵机遇期,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与此同时,这一阶段也是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突出期,这个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压力不断增大。根据国际先进经验以及赴英国考察学习成果,黄如福提出,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以节能减排为主旨,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采用这种生产方式的关键要聚力提升企业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推进、互动发展。”黄如福说。

            他同时强调,新型建筑工业化,我国不能盲目建设、自由发展,尤其是“建筑创新科技园”、“建筑工业园”或“预制件厂”。要建设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顶层设计。不要“一点点大的地方”,为了“政绩”、为了“GDP”,或为了暂时的发展,也去建个什么“建筑工业园”或“预制件厂”。

            顶层设计确实也有人在“喊”,但是,究竟谁来做、谁来管、如何落实?“够格做这个顶层设计的至少应是省级以上的授权管理部门,而且顶层设计必须做好统一规划,按照资源、成本以及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点;制定标准(绿色建筑、材料标准评估体系)、统一标准。有了标准,凡是符合标准、达到标准要求的方可立项建设,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许建设。”黄如福说。

            他强调,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从现在起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要确定顶层设计的组织和责任,强化规划建设,不要哪里有积极性就在哪里建,哪里积极性大就在哪里多建;其次要加快绿色建筑、材料标准评估体系的研究和建设,或者引进;最后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工程、住宅工程、医院、学校、多层建筑等必须达到什么标准,或按照什么标准建设。例如,多层房屋建筑工程,必须采用环保节能材料,实现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